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CCI大鼠DRG神经元P2X3受体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探讨EA对P2X3受体介导的神经病理性痛中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并比较同侧电针与对侧电针的差异。 方法:将32只痛阈相近(MWT:32.8±2.98,TWL:12.0±1.31)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模组、CCI模型组、对侧电针组与同侧电针组,每组8只。各组于术前(0d)及术后3、5、7、10、12、14天分别测量大鼠患侧足MWT和TWL,EA组于术后第8天电针干预“足三里”.“阳陵泉”两穴连续7d,每天一次,观察造模前后及电针前后大鼠的痛阈变化。各组大鼠于第14天电针后急性分离DRG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DRG神经元ATP及α,β-meATP激活电流的变化,分析EA对DRG神经元ATP及α,β-meATP激活电流的影响。 结果:1.行为学变化:与术前比较,CCI各组大鼠痛阈明显降低,出现痛觉过敏(P<0.01),而EA组较CCI模型组痛阈明显增加(P<0.05)。CCI模型组大鼠MWT值及TWL值术后第3天开始明显降低,术后第14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侧电针组和同侧电针组大鼠术后第14天MWT值和TWL值较术后第7天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电针组大鼠电针干预后MWT值升高幅度大于对侧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WL值升高幅度与对侧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不同浓度的ATP及α,β-meATP均可引起DRG神经元产生内向电流,CCI模型组DRG神经元适中浓度的ATP及α,β-meATP激活电流幅度值相比于假模组明显增强,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EA组相比于CCI模型组,适中浓度的ATP及α,β-meATP引起的激活电流值降低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同侧电针组与对侧电针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大鼠CCI模型后MWT及TWL均显著降低,出现痛觉过敏。电针干预后,大鼠痛阈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提示电针干预作用。 2.电针可能通过影响DRG神经元中P2X3受体,减弱P2X3受体对介导痛觉信号传导的ATP反应敏感性以改善CCI大鼠的痛觉过敏状态,起到镇痛作用。 3.对侧电针存在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