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发特质推理是指观察者在没有意识、没有特定目的的情况下,根据他人行为信息,推断他人人格特质的过程。大量研究发现自发特质推理具有跨文化的差异性。本研究在我国社会文化环境下,探索了小学中高段儿童随着年龄发展、年级的升高,其自发特质推理的发展过程与阶段特征。研究采用了Na等人提出的范式——词语判断任务。相较于已有研究范式,此范式更生态化,对自发特质推理的探测更敏感。鉴于现有研究认为语言与心理理论存在交互影响,而自发特质推理又是心理理论的重要体现,因此本研究还将语言能力水平作为考察变量,检验了语言发展水平与自发特质推理的关联。实验采用发展心理学横向实验设计,以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年级(4个水平:三至六年级)小学儿童在完成面孔与行为描述句的记忆任务后,对词语判断任务中真词(2个水平:与行为描述句所一致的特质词vs反义词)与假词判断的情况。其中,年级为被试间变量,词语类型为被试内变量,反应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为因变量。此外,为了检验儿童自发特质推理与其语言能力的关联,进一步考察了在每个年级中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水平高低(2个水平:语言能力相对优异组vs相对滞后组)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实验分析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首先对所有儿童数据的正确率进行2(自发特质推理:特质词与反义词)×4(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2(语言能力:优异与滞后)的三因素被试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任务反应正确率仅存在自发特质推理加工、年级以及语言能力水平的主效应。其中自发特质推理主效应表现为儿童对特质词判断的正确率始终高于反义词。年级主效应表现在三、四年级正确率相互无显著差异,五、六年级正确率相互无显著差异,但其余年级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语言能力水平主效应表现为,语言能力优异组判断的正确率始终高于语言能力发展相对滞后组。第二阶段,剔除反应错误的试次后,对被试的反应时进行相同的分析。结果发现了年级的主效应,以及自发特质推理×年级×语言能力的三阶交互作用。其中,年级的主效应表现为三、四年级反应时相互无显著差异,五、六年级反应时相互无显著差异,但其余年级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而对三阶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仅在四年级的语言成绩优异组中出现自发特质推理效应。根据以上结果,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不同于以往研究范式下的研究结果,本研究下中国儿童在小学中高段均表现出稳定的自发特质推理能力,且该能力随年级增加而逐渐稳定,未出现明显的能力下降趋势。(2)语言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小学儿童的自发特质推理,并且这一机制同时受儿童所在年级的影响。这说明,作为心理理论的具体表现,儿童自发特质推理的发展同时受年龄和语言发展因素的影响。(3)小学四年级(10至11岁)是儿童自发特质推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期。作为本研究的结果推论,加强小学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的母语教育,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