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0年范小青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夜归》以来,凭借着对写作的钟爱与坚持,在30多年的文学创作中辛苦耕耘,为当代文坛贡献出一千两百多万字的作品。迄今为止,范小青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将近300篇短篇小说,除了小说写作之外,她的文学创作还涉及散文、电视剧剧本、报告文学等。其中范小青的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被评为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城市表情》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纵观范小青30多年创作的整体历程,她的创作从来都是紧跟当下现实,每一个时期的文学思潮似乎都赶上了,但又总是游离于激流涌动的浪潮之外,她在3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不断的嬗变,并于不断的嬗变中完成对自我的超越。本论文在仔细阅读和分析范小青小说文本的基础上,从题材之变、主题之变、叙事之变等方面梳理范小青小说创作嬗变的脉络,力图在纷繁复杂的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抽丝剥茧,取其精华,探幽范小青小说创作嬗变的深层因素以及范小青小说创作嬗变的价值和对苏派小说的建构性意义。第一章是阐述范小青小说创作的原初形态——苏州小巷文化的坚守者,主要从放弃启蒙话语,退守民间这一理论背景和“新写实小说”、“小巷文学”这两个学界阅读和评价范小青的参照系入手,对范小青80年代的小说创作进行分析与阐释。范小青固守着苏州小巷这一方天地,于曲径通幽的苏州小巷中品味人生的淡泊与世俗,在江南的钟灵毓秀之地、姑苏古城之中,写出大世道的锦绣纹理。第二章是范小青小说创作的题材之变。随着时代风云的变迁和作者自身经历的变化,范小青小说创作的题材相应地也随之改变。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前期,范小青固守着苏州小巷,精心构筑着她的小巷天地,用细致温婉的笔调为我们勾勒了风云变幻之际的苏州小巷图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小青走出静水流深的苏州小巷,走进“新的现实”,创作的领域由苏州市井细民的日常生活转入现代苏州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事件,直击现实生活中的权利场和底层领域。近几年,范小青在创作大量有关小巷苏州和现代新苏州的作品后听从内心的召唤回到阔别已久的乡村民间,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书写乡村民间的山乡巨变。第三章是范小青小说创作的主题之变。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范小青小说创作的主题思想也随之改变,在质疑追问中探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观照淡泊与世俗相融的市井生活到展露官场权欲,在宦海沉浮的书写中,展示权利欲望对人性的侵袭,进而远离诡谲官场回归美好的乡村民间,由“异化”走向“救赎”。第四章论述范小青小说创作嬗变的第三个表现:表意焦虑中的叙事探索,也就是叙事之变。她早期的小说创作流露出女性温婉细腻的感性描述,随着创作技艺的进步她逐渐从温婉细腻的感性描绘转向情感的零度介入。在农民工、乡村题材的小说中,范小青在平实的叙述中融入荒诞的因素,试图用这种荒诞揭示底层人生活的无奈和艰辛。90年代中后期,范小青的小说创作尝试以政治为窗口通过建构宏大叙事来更好地把握历史和现实,但是随后在乡村题材的几部长篇小说中,范小青感到自己与宏大叙事的距离,遂逐渐逃离了宏大叙事的遏制,转而关注当下,在乡村民间日常生活的叙事中拒绝宏大叙事的参与,由对宏大叙事的热情建构转向拒绝逃避。第五章是对范小青小说创作的追问与反思,探究其小说创作嬗变的原因和价值意义。任何作品的创作都不是孤立产生的而是诸多因素共生的结果,作者创作时的心态、自身经历、苏州特定的地域文化以及时代背景或多或少地影响作品的生成。本小节在范小青自身经历、苏州地域文化和时代背景的诸多因素下阐释范小青小说创作嬗变的原因,反思她小说创作嬗变的价值意义。范小青的小说创作始终是不温不火,但是她仍然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三十多年来,她一直静静地写作,在不断的嬗变中完成对自我的超越,对具象苏州版图的超越,进而开创了苏派小说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