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丹参的道地性、品种差异、成分分布部位、加工方法、稳定性等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丹参水溶性成分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产地、品种丹参的差异,分析丹参传统质量评价方法,优化丹参切制工艺,揭示丹参贮存及加热中水溶性成分的变化,确定合理的水溶性成分质量控制指标,保证丹参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HPLC指纹图谱进行丹参品质的鉴定和特征分析;采用统计技术分析产地及品种间差异;采用含量测定方法分析有效成分在丹参粗皮及去粗皮部位的分布;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切制工艺的质量影响因素,优化切制工艺;采用初步稳定性试验及经典恒温加速实验分析水溶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1.经典恒温加速实验中丹参素、丹酚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的变化规律:丹参素、丹酚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的70%甲醇溶液的降解属一级动力学过程,丹酚酸B可转化分解为丹参素等物质,实验结果表明丹参水溶性成分质量的评价指标应以丹酚酸B为主,其他单一成分的控制不能准确评价丹参水溶性成分的质量。2.建立丹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丹酚酸B等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四产地的栽培和野生丹参药材中的四种水溶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发现(1)产地对丹参药材中四种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含量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产地对丹参中的丹酚酸B的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不同产地间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2)药材品种对四种水溶性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药材的品种对丹参四种水溶性有效成分有显著性影响。丹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的含量在野生品种的丹参中量较高,而在栽培品种中含量低;丹酚酸B的含量则是在野生品种的丹参中量较低,而在栽培品种中含量高。3.建立丹参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检测波长280nm,检测各类丹参样品30批次,以22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8版”软件计算处理。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类型丹参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图谱中多数指纹峰的峰形、保留时间,所含的化学成分基本一样,将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四产地的栽培或野生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相似度均在0.97以上。4.丹参粗皮和去粗皮部位水溶性成分的分布: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丹参的粗皮部分,去粗皮部分和原药材的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丹参有效成分的分布部位不同,其中脂溶性成分和原儿茶醛、咖啡酸主要存在于粗皮部分,而丹参素和丹酚酸B主要分布在去粗皮部分。5.丹参切制工艺的正交试验表明,浸润过程中水量及压力对丹酚酸B等水溶性成分都有影响,其中水量多,常压条件下,水溶性成分损失最大,试验结果表明可采用减压的方法软化饮片,可以减少水溶性成分的损失。6.初步稳定性实验采用加速实验法观察,各成分测定结果与“O”月比较,丹参素呈明显升高趋势,丹酚酸B呈明显降低趋势。结果表明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不稳定。结论:本文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可同时快速、准确测定丹参中多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建立的指纹图谱能够展现不同品种、产地、类型丹参的共有特征。丹参品种间及不同部位成分的差异可以指导我们合理地利用丹参资源,充分理解传统丹参等级评价的内涵。丹参的道地性不强说明只要重视丹参种质及栽培,不同地域丹参药材的质量就能得到保障。要重视饮片加工工艺对水溶性成分质量的影响。要明确有效期,规范贮存。确定以丹酚酸B为主的丹参的水溶性成分质量控制指标,从而更好地保证丹参药材及其制剂的水溶性成分的质量,达到了本课题的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