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不同疼痛类型的疼痛特点及比较不同疼痛类型椎体强化术(PVA)治疗术前、术后疼痛的改善情况,以探讨OVCF患者不同疼痛类型的机理、相关因素及PV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PVA术治疗的103例单节段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疼痛部位及范围进行分组,椎体中轴性疼痛(A组56%)、腰背痛合并胁肋部疼痛(B组24%)、腹痛(C组7%)、下腰部及骶髂部疼痛(D组13%),术前均行脊柱X线、MRI、及CT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根据患者全脊柱X线侧位片判定患者脊柱矢状面平衡情况及骨折程度,然后比较四组术前、术后3天、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责任椎cobb角、椎体压缩指数(Deformity Index,DI)。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将四组不同疼痛类型分为有远处疼痛组和无远处疼痛组,对相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OVCF出现远处疼痛的最相关因素;继而比较四组患者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DI、cobb角、VAS评分、ODI的改善情况,组内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术前患者VAS、ODI评分,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3例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有16例,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所致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随访期间新发邻近椎体骨折的有9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骨密度、骨折程度、脊柱矢状面平衡是引起OVCF出现远处疼痛的主要因素。所有患者术前VAS、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三组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D组术前与术后3d VAS、ODI评分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d VAS、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DI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β、D组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Cobb角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C组术前与术后3d Cobb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骨密度、骨折程度、脊柱矢状面平衡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出现远处疼痛的相关因素,经皮椎体强化术可以有效缓解椎体骨折导致的不同类型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