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我国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患病人数达2000万左右,每年约有10余万人死于乙肝相关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改善肝脏炎症、抑制肝纤维化、防止病情进展至肝硬化、肝纤维化、肝功能衰竭。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聚乙二醇干扰素是国际公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一线药物。其不仅能在基因的复制、表达等多个环节发挥作用,且能够调动宿主的免疫功能,形成双重机制的抗病毒活性。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III期临床试验显示HBeAg阳性乙肝患者在48周疗程结束时可获得32%的HBeAg转换率,3年随访表明,表面抗原的清除率达到8%。然而,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个体反应差异大,大多数报道提示仅约1/3患者可获得完全应答。寻找治疗前和治疗中的疗效预测指标,以期针对患者给予个体化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花费和不良事件,是抗病毒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理想的预测指标应该能够同时反映病毒抑制的程度和免疫控制的程度,解决何时开始治疗,多长时间提示疗效不佳需要停药,如何确定疗程等临床常见问题。然而,既往疗效预测指标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线时宿主年龄、性别、感染途径、治疗前ALT水平、肝脏病理、人体某些酶的基因多态性因素及病毒学因素如治疗前HBV基因型、血清HBVDNA载量、HBeAg定量等,而缺乏治疗过程中动态预测指标的观察,仍不能解决上述临床问题。最近一些国外研究表明治疗期间动态监测HBeAg定量可以预测病毒学应答。治疗前HBeAg水平低、8周内HBeAg定量的迅速下降提示可作为病毒学应答的预测指标。目前在我国尚缺乏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过程HBeAg定量、HBVDNA定量动态变化与疗效关系的前瞻性研究。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国外宿主背景不同,病毒背景也不相同,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总体疗效低于欧美国家,因此仍需要在我国进行相关研究。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患者治疗前、治疗中HBeAg定量、HBVDNA定量的动态变化,评价其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预测价值,从而为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个体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信息。研究目的1.动态定量检测HBeAg阳性CHB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前和治疗中的HBeAg和HBVDNA,观察其下降模式与48周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的关系。2.评价治疗前和治疗中的HBeAg定量、HBVDNA定量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预测价值,为不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信息。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69例患者,诊断符合2005年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病史及HBsAg阳性均在半年以上,HBeAg阳性,HBVDNA>10^4IU/ml,排除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排除甲状腺疾病、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治疗前6个月内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或免疫调节治疗。2.治疗方法患者采用PEG-INFα-2a每次180u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共治疗48周。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终止治疗。3.检测项目及方法( 1)血清HBV DNA定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 ,以中国广州达安基因公司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测定。( 2)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eAg定量、抗-HBe定量以德国Roche公司乙肝病毒e抗原、e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检验方法为电化学发光法,仪器为德国Roche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Elecsys 2010)。( 3)血清ALT、AST:以日本岛津公司CL-8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甲状腺功能检测:Elecsys T3、T4、TSH试剂盒。德国Roche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Elecsys 2010。以上(2)、(3)、(4)项在在治疗前、12周、24周、36周、48周进行检测。4.病毒学应答判定(1)完全应答: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ALT、AST恢复正常。(2)部分应答:ALT、AST恢复正常,HBV DNA <10E5 IU/ml ,但无HBeAg血清学转换。(3)无应答:未达到以上应答者。(4)早期应答:治疗12周时的应答。研究结果1. PEG-INFα-2a治疗HBeAg阳性CHB疗效:69例患者,12周时达到早期完全应答者7例(10.1%),部分应答8例(11.6%)。24周时达到完全应答者14例(20.3),部分应答者22例(31.9),48周达到完全应答者24例(34.8%),部分应答者29例(42.0%)。3例患者在治疗48周时达到HBsAg转阴(4.3%)。2.治疗基线水平:治疗48周时病毒学完全应答与患者基线ALT水平(P=0.89)、基线HBeAg(P=0.73)无关,与基线HBVDNA(P=0.001)显著相关。3. PEG-INFα-2a治疗过程中HBVDNA定量动态变化。(1)HBVDNA定量动态变化与治疗48周完全应答关系:治疗期间HBVDNA定量明显下降。HBVDNA载量在完全应答组和非完全应答组中,12周、24周和36周有显著性差异。(2) HBVDNA水平与完全应答关系:病毒学完全应答与治疗12周时HBVDNA <10 E5IU/ml相关(P=0.003)、与治疗24周时HBVDNA <10E5 IU/ml(P<0.0001)显著相关。(3)HBVDNA定量下降幅度与完全应答关系:HBVDNA下降幅度在完全应答与非完全应答组于12周和36周-有显著性差异。HBVDNA在12周前下降迅速,下降幅度大于4log10 IU/ml者完全应答率高。24周后下降速度趋于平坦。4、PEG-INFα-2a治疗过程中HBeAg动态变化。(1) HBeAg(log10COI)定量动态变化与治疗48周完全应答关系:治疗期间明显下降。完全应答者与非完全应答组的HBeAg(log10COI)定量在12周、24周和36周有显著性差异。(2) HBeAg水平与完全应答关系:分层分析表明,完全应答与治疗12周时HBeAg水平有关(P=0.002),与治疗24周HBeAg水平高度相关(P<0.0001)。12周时HBeAg小于54.84的患者有17例(54.8%)获得48周时病毒学完全应答,OR值为5.38,(95%CI 1.82~15.88)。24周时HBeAg小于11.38的患者有19例(61.29%)获得48周时病毒学完全应答,OR值为10.45,(95%CI 3.19~34.22)。(3)HBeAg定量下降幅度与完全应答关系:HBeAg(log10COI)定量幅度在完全应答与非完全应答组在12周和36周有显著性差异。HBeAg定量在12周前下降迅速,下降幅度大于2log10COI者完全应答率高。24周后下降速度趋于平坦。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HBeAg和HBVDNA对病毒学完全应答的贡献:相对HBVDNA,12周时HBeAg定量是更好的预测因子。若12周时联合HBeAg及HBVDNA定量预测48周病毒完全应答率价值更高。6. 3例获得HBsAg转阴的患者均于12周时HBVDNA转阴,HBeAg在12周内迅速下降至小于10COI。2例于治疗24周时HBsAg转阴,1例于36周时HBsAg转阴。研究结论1.动态检测HBVDNA载量、HBeAg定量可以作为PEG-INFα-2a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答预测因子。PEG-INFα-2a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完全应答组在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HBVDNA载量、HBeAg定量较非完全应答组明显降低。2.治疗12周内HBeAg定量、HBVDNA载量迅速下降对PEG-INF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有较高预测价值,提示临床医生可根据治疗中HBeAg定量、HBVDNA载量变化趋势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其中,治疗12周时HBVDNA <10 E5IU/ml、下降幅度大于4log10 IU/ml;12周时HBeAg定量<90%基线、定量<54.84COI;24周时血清HBeAg<11.54是治疗48周完全应答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