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考察欧美留学生运用汉语持续体标记“着”的情况,本文从结构和语义两方面出发,主要采用中介语语料统计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考察了欧美留学生对“V着”句型的运用情况,以及对进入“V+着”组合语义搭配规则的掌握情况。在结构方面,我们总结了语法学界归纳过以及教材里解释过的含有“V着”结构的句型,找出了七种基本句型,并对两套教材里出现的七种基本句型的句子做了统计归类,得出了七种句型在教材里的出现情况;在对中介语语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同时,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A,进一步考察了留学生这七种句型的运用情况;针对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我们采用了图片描述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考察。在语义方面,我们采用了戴耀晶(1997)先生提出的持续体的三个基本特征,并据此找出了进入“V+着”组合时所需遵循的18类语义搭配规则。在对中介语语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同时,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B,进一步考察了留学生这18类规则的运用情况;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我们对留学生的运用情况做了分析。综合上述两方面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从结构角度来说,留学生使用率最高的三种句型是“S(人/物)+V着+(0)”“S+V1+着+(0)+V2”和“处所词+V着+(0)”;总体来看,留学生含有“V着”结构句型的使用率偏低,但一旦使用,正确率比较高。留学生运用得比较好的句型是“V1着V1着+V2”和“处所词+V着+(0)”,不太好的是“S+V1+着+(0)+V2”和“S(人/物)+V着+(0)”;留学生在使用含有“V着”结构的句型时存在回避使用以及用其他形式替代使用的情况。回避率最高的句型是是“V1着V1着+V2”和“处所词+V着+(0)”。运用其他形式替代的比率比较高的是“S+正/在/正在+V着+(0)+(呢)”和“V着(V着点儿)”。从语义角度来说,持续体的三个基本特征中,留学生对“静态/动态两重性特征”把握得相对较好,对“持续性”特征和“非完整性”的特征把握得相对较差。总体而言,留学生对持续体标记“着”的把握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单个规则的把握程度差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