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xistential Approach to Cultural 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形人》是美国著名当代作家艾利森的杰作。这部小说的出版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住。评论家们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论证,存在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种。存在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是一种哲学运动。它包含三个基本原则:荒诞、焦虑和对自由的追求。艾利森生活的时代正是存在主义盛行的时代。艾利森本人也许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存在主义的倾向。此外,存在主义也是一种文学倾向。因此,将存在主义的方法用于解读文学作品是完全行得通的。在《隐形人》这部小说中,艾利森刻画了一个无名黑人从迷茫无知到觉醒的过程。这一过程正好印证了存在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主人公对文化的认同作为研究目标,以存在主义的基本原则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主人公从迷茫到觉醒的成长过程。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艾利森及其代表作《隐形人》,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引入存在主义理论原则,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视角。   第一章分别从存在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分析了《隐形人》通过黑人文化的处境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所体现出来的存在主义倾向。   第二章讨论了小说中黑人文化面临的存在问题,即: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冲突,以及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异化现象。   第三章分析无名黑人追求文化身份的过程。这个无名黑人经历了从认可到反抗最后到认同黑人文化的过程。   通过分析,文章最终得出结论:存在主义是解读《隐形人》的有效方法,无名黑人的经历是其文化认同的过程。
其他文献
丹·布朗是一位杰出的美国现代畅销书作家,他的作品主要以科学与宗教的论战为主题。他将真实的历史资料和人物纳入到虚构的小说情节中去,打破了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界限,达到雅
众所周知,英语是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在当今国际交流中起到重要桥梁作用,而在其广泛传播的过程中,由于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使其产生了不同的变体,如美式英语,澳大利亚
本选题将从艾米丽.迪金森不同主题的诗歌中,提炼出诗人不同侧面的自我,进而探讨其在隐居生活中遭遇绝望、矛盾时伴随的自我救赎,作者试图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理解另一个女性,描述迪
考试对教学有着重大影响,语言考试对教学的影响,在应用语言学上被称为反拨作用,它被广泛地认为对语言教学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从效果上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