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级跳远运动项目,早在18世纪被世人发展为比赛项目,但因技术动作的不统一,规则的不完善,存在很大的差异性。19世纪技术动作规范为单足跳、跨步跳、跳跃等三个结构不同的跳跃技术,在此期间,通过探索与研究考证得出: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数据,在世界纪录的发展速度上来看,呈现的比例趋势较小,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研究学者,通过对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动作、竞技能力、体能特征做出大量的研究。从最早19世纪记载,我国男子三级跳远水平在此阶段以14.0m成绩,展现我国三级跳远最好成绩,而这一时期的日本选手早已打破14.0m大关。直到19世纪80年代我国选手邹振先以17.02m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世界水平已达到了17.89m。整个历史演变过程发现,我国三级跳远运动水平在逐渐与世界水平缩短之间的差距,运动成绩在逐渐提高,追溯根源在于,研究学习者通过对三级跳远运动项目深入的研究以及实践应用,使其技术动作、身体素质都在逐步完善。男子三级跳远运动项目,史上最惊人的成绩,源于英国运动员选手爱的华兹。而中国在纪录刷新的过程中,以缓慢的形式跳跃发展着,相对比两种发展速度,表现出我国男子三级跳发展水平的落后。因此,为缩小与世界水平之间的差距,我国研究学者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研究发现,大量的研究针对其技术动作、身体素质、身体形态、体能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但运用到实践中发现,理论基础并不支持所有运动员的实践操作,则这个过程需要教练员,合理地调整训练方式方法,以达到选择最佳方案。同时,在众多的研究中发现,我国以“速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甚少,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技术动作、体能特征、身体形态等,在此研究领域中一带而过的速度却少许重视。本研究主要从运动学角度出发,通过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运动学指标分析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技术动作,达到能够通过指标数据,灵活变换更改技术动作,特别是对“速度”指标的细化研究,进一步凸显当代三级跳远运动的显著特点“速度型”。为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量化指标与参考依据。二是本研究对象是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基本代表我国三级跳远项目的最高水平,其研究结果及得出的运动学参数得以借鉴,以期在训练方面拥有指导意义,为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方面提供参考意义。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的三跳技术动作,其核心主要围绕“速度”进行深层次的探索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通过4种方式方法进行解析,为能够获得准确数据以及确保研究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借助中国知网、维普、山西大学图书馆以及WOS等数据库进行查询,时间跨度设定为近10年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可视化信息软件处理,获取三级跳远运动的相关文献以及研究领域中更加细化的研究层面。研究视角,主要从三级跳远的助跑速度及速度利用率分析、三跳技术动作中相关角速度分析、三级跳远摆动速度及上下肢协调配合等四方面进行本次论文阐述。结果表明:(1)我国研究方向集中在技术动作,研究动态后期管理模式未曾体现,国外研究则集中在生物力学以及后期管理解决模式相对完善,这是我国研究领域所存在的缺陷;(2)上肢技术动作通过遵循相向运动规律,且优化模式为“单臂摆+单臂摆+双臂摆”,混合模式的摆臂方式,能增大身体向前移动惯性;(3)摆臂可形成肩带扭转,从而使腰部产生对抗性转动,协调维持身体平衡,已达到加快臂的摆动与腿的协调配合,增大摆动速度;(4)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摆动腿摆动环节,呈现出摆动不积极,摆动大小腿折叠不紧凑,出现松懈状态,导致各个技术动作起跳环节不充分,且较大的损失了水平速度。因此,应加大腿部力量肌肉的训练,同时,加强髋关节力量训练,达到积极送髋,增大下压速度;(5)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某些技术动作不能更好地完成与腿部力量薄弱、退让性能力较差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