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紫外光谱法对四川菊科苦苣菜属、蓟属,玄参科母草属,罂粟科绿绒蒿属共24种(包括猬菊属火媒草)药用植物的紫外光谱进行测定并对一次导数及二次导数光谱进行分析,对转化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探讨植物经典分类、药材性状与所含化学组分的相关性,为准确鉴定苦苣菜、大蓟、母草、红花绿绒蒿药材及其类似品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并记录四川4个属24种(包括猬菊属火媒草)药用植物,用经典分类方法确定各“种”的分类地位并对样本进行提取处理,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紫外光谱的测定,并进行紫外一次导数光谱和紫外二次导数光谱数据分析,运用SPSS17.0软件对4个属24种(包括猬菊属火媒草)药用植物紫外光谱的转化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相应树形图。结果:四川苦苣菜属植物营养期叶的变化极大,种间难以区别,苣荬菜与短裂苦苣菜仅以总苞外有无头状具柄腺毛、叶裂片边缘为锯齿或小尖头为分类依据,而叶的锯齿与小尖头在过渡态中均具有,这三种花期植物在紫外原始光谱中无法进行区别,但经一次导数处理后,过渡态植物与短裂苦苣菜基本一致且能与苣荬菜区别,支持了总苞外有无腺毛作为分类和鉴定主要依据的观点;南苦苣菜和苦苣菜聚为一组,花叶滇苦菜与二者聚在一起,这样的结果与经典分类基本一致;紫外二次导数光谱聚类分析结果与紫外一次导数光谱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说明该属植物所含化学组分的差异性比较稳定。四川母草属药用植物紫外一次导数光谱树形图与经典分类的“种”的分类地位最接近,狭叶母草与长蒴母草聚为一组,泥花草与旱田草聚为一组,陌上菜与以上四种聚在一起;母草与宽叶母草聚为一组,与经典分类几乎一致;说明母草属药用植物中所含有的总物质和差异性物质与属内“种”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四川绿绒蒿属紫外一次导数光谱聚类分析结果将五脉绿绒蒿与红花绿绒蒿聚为一组,川西绿绒蒿与二者聚在一起;总状绿绒蒿与全缘叶绿绒蒿聚在一起,但距离较远,这样的结果支持了经典分类将绿绒蒿分为组、系、种的观点,为红花绿绒蒿、黄花绿绒蒿(全缘叶绿绒蒿)、蓝花绿绒蒿(川西绿绒蒿、五脉绿绒蒿)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四川蓟属药用植物全草紫外一次、二次导数光谱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因同属植物种间分类依据较少,种内变化较大,营养期种间性状特征交叉等原因,所含化学组分与经典分类的亲缘关系差异较大;火媒草为猬菊属植物,却与小蓟聚为一组,与覆瓦蓟聚在一起,处于属内“种”地位;蓟属植物叶紫外光谱聚类分析结果与经典分类差异较大,说明蓟属植物叶的化学组分与“种”亲缘关系的相关性不大;以上结果说明紫外光谱聚类分析法不适宜作为种间分类依据较少且较易发生变异,种内变异又较大,属内种较多类群的亲缘关系分析;但大蓟药材与类似品火媒草、覆瓦蓟、魁蓟、骆骑的紫外光谱图具有明显区别。结论:四川苦苣菜属、母草属、绿绒蒿属药用植物属内种间的亲缘关系与所含某类化学组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紫外光谱转化数据聚类分析为植物分类研究探讨属内种间植物的演化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紫外一次导数光谱法可作为民间常用药材苦苣菜及其类似品、母草及其类似品、红花绿绒蒿及其类似品的鉴定方法之一。因样本种类较少,样本总量不够,加之属内种间分类依据少,种内形态变化大等原因,四川蓟属药用植物全草和叶紫外光谱聚类分析结果均与经典分类差异较大,但可用作大蓟药材及其类似品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