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奈哌齐延缓MNU诱导的小鼠感光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1595080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多奈哌齐在视网膜中对MNU诱导的感光细胞凋亡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腹腔注射MNU(60mg/kg),分别在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处死,取眼球进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各层形态。小鼠玻璃体腔注射热休克蛋白抑制剂Ⅰ,灌胃给予多奈哌齐10mg/kg预处理3天后处死,取眼球做免疫荧光检测,免疫荧光观察Hsp70的表达与定位情况。对小鼠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多奈哌齐(1 mg/kg、5 mg/kg、10mg/kg)预处理3天后处死小鼠,取眼球进行蛋白印迹检测。对小鼠在不同时间点(1天,3天,5天)灌胃给予较高剂量多奈哌齐(10mg/kg)处死小鼠取眼球进行蛋白印迹检测,观察多奈哌齐诱导Hsp70表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另外小鼠玻璃体腔注射热休克蛋白抑制剂Ⅰ及灌胃给予Bcl-2抑制剂,利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Hsp70,Bcl-2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光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1、HE染色发现腹腔注射MNU后视网膜外核层显著变薄,高峰在第3天,第7天变得更薄,外丛状层在第1,3,5,7天后开始逐渐变薄,然而内核层在第5,7天后才开始变薄,神经节细胞层在各个时间段都没有显著变化。2、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对照组Hsp70在感光细胞内节和外核层有微弱的表达,当给予多奈哌齐预处理3天后,Hsp70表达显著增强,热休克蛋白抑制剂使Hsp70的表达显著减弱。3、蛋白印迹分析表明多奈哌齐(5,10 mg/kg)组与对照组(0 mg/kg)相比,Hsp70的表达显著增加;多奈哌齐(第3,5天)组与对照组(第0天)相比,Hsp70的表达高峰在第3天组。4、蛋白印迹分析发现多奈哌齐诱导Hsp70和Bcl-2的表达增强,热休克蛋白抑制剂抑制使Hsp70和Bcl-2的表达显著减弱,Bcl-2抑制剂明显减弱Bcl-2的表达,但对Hsp70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HE染色发现与MNU组相比,多奈哌齐+MNU组的视网膜外核层显著增厚,然而热休克蛋白抑制剂+多奈哌齐+MNU组视网膜外核层显著变薄。流式细胞分析发现对照组凋亡率为6.4±4.1%,MNU组为43.2±7.4%,多奈哌齐+MNU组为29.4±4.1%,热休克蛋白抑制剂+多奈哌齐+MNU组为40.6±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小鼠腹腔注射MNU可以显著并且选择性诱导感光细胞凋亡。2、多奈哌齐能诱导Hsp70的表达,同时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另外,多奈哌齐能上调Bcl-2的表达。3、多奈哌齐对感光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Bcl-2抑制凋亡实现的,并且Hsp70可能是Bcl-2上游抑制凋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背景:睾丸肿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肿瘤,占男性恶性肿瘤的2%左右,占男性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的3%-9%,但为20至40岁年轻人中最常见恶性实体肿瘤。近几十年来,全球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
目的:针对肝内多发病灶或门脉侵犯的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手术前的临床参数建立预测疗效的评分系统,并将患者分层:潜在预后较好的患者组和潜在预后较差的患者组;回顾分别接受了手术切
期刊
期刊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生成表达中有重要意义,HIF-1α是缺氧状态下血管生成的核心调控因子,通过影响其他生长因子的表达参与血管生成
[目的]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现阶段,肝癌的治疗仍然首选手术治疗。但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且肝癌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导致很多肝癌患者在就诊时候往往已经丧失手术
目的: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是指出生体重或/和身长在同胎龄平均出生体重或/和身长的第10百分位以下,或低于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近年来大量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