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时期的漫画改造是伴随着延安整风运动的深入而逐步展开的。1942年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将中国的革命文艺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延安的漫画界及其漫画创作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漫画服务于政治的功能更加突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文艺工作者奔赴被誉为“革命圣地”的延安,著名漫画家华君武、蔡若虹、张仃、张谔等陆续前往。在中国共产党重视和尊重文艺工作者的政策下,这批漫画家胸怀救国之志,以漫画为武器,用手中的笔尽情抒发着爱国抗日的情怀,以救亡为主题的漫画艺术一时发展起来。但是,由于脱离延安群众实际等问题的存在,漫画创作慢慢地陷入低潮。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初期,漫画家的创作重心放在以揭露党内“黑暗”为主要内容的“讽刺”漫画上,意在批评和匡正党内所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作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42年2月由华君武、蔡若虹、张谔三人合办的“讽刺画展”。尽管中国共产党和社会舆论对这次画展最初持普遍赞同的态度,但是,随着文学家王实味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杂文《野百合花》后,加强了“讽刺”在延安的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超出了延安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野百合花》的发表使“讽刺画展”的政治意义变得更为突出,这也预示着延安漫画改造前奏的到来。中国共产党对延安漫画的改造,开始于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延安整风运动使大部分漫画家逐步接受毛泽东提出的文艺创作宗旨,强调文艺创作应以政治标准为第一位,艺术标准为第二位,艺术应该服从于政治。与改造前的延安漫画内容抽象,寓意深奥相比,改造后的延安漫画,则高度凸显了革命性、战斗性,部分作品在丰富画面内容的同时加上了文字说明,更易为普通群众所接受和理解,显得通俗易懂。另外,他们的漫画作品直指侵略者、压迫者,并且跟随政治斗争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漫画的主题,漫画服务于政治的色彩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