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他者”的自由之路——多丽丝·莱辛两部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g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自始至终关注女性主题。她一直对女性的精神成长这一主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直是她作品的一个关键主题。对于莱辛本人及其作品中女性生存状态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是以往对于莱辛笔下女性角色的研究往往停留在单个例子的分析上,或止步于单一的精神分析,很少有人从女性整体出发,运用女权主义的“他者”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而对于女性的最终解放以及她们真正的自由之路更是鲜有人提出。虽然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女权斗争后,当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家庭地位有所改善提高,但是在表面一片和气的氛围下仍然隐藏着男性对女性的不公正态度以及根深蒂固的男权至上思想。由家庭束缚及社会偏见最终导致的女性精神危机仍在肆意的折磨着当代女性的身心。因此,本人认为既然女性是这个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的最终追求,那么女性面临的困境、束缚就应当受到所有人的重视,寻找到一条能够通往和谐共生的美好道路就成为所有人的目标。   法国女权主义代表人物波伏娃认为女人的他者身份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父权制文明的出现将女性边缘化为社会的“他者”从而将女性囚禁在一个男性从属者的地位,丧失了自由与自我意识。本文旨在根据女权主义的“他者”理论对莱辛的笔下的凯特(《天黑前的夏天》),萨拉和朱莉(《又来了爱情》)进行细致分析,揭示出她们如何成为家庭与社会的边缘人物以及“他者”这个身份造成的痛苦与伤害。然而在自我迷失,处处受限的冷酷现实面前,她们坚持了对自由和自身解放的追寻,为女性他者指出了一条自由之路。通过对三位女性角色的细致分析,文章最终得出结论:真正的和谐来自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对于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积极融入,以及男性对女性价值的承认与尊重,来自男女双方真正的相互理解与沟通。
其他文献
日常生活中,警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不少学者从言语效力、表达方式和载体形式等角度对警告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他们的研究都存在
2003年出版的小说《达芬奇密码》在全球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书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符号,而近几年认知符号学,这一认知科学与符号学的交叉学科正在兴起,其研究成果可以对《达芬奇密码
伍光建(1866-1943)是翻译界多产的译者,译有130多类书,超过100多万字。译作体裁涵盖文学、历史、哲学和科学等。在其50多年的翻译生涯中,伍光建革命性地用白话文翻译,成为同行中的
学位
多元系统理论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以色列学者伊塔蚂·埃文-佐哈在二十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基础上始创,后经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和勒菲维尔的操纵理论等进一步发展
介绍基于片上变压器的差分电路匹配设计,该方法适用于硅基及Ⅲ/Ⅴ族工艺.仿真结果表明,在xxx GHz的设计频段内,插入损耗小于dB,回波损耗小于dB.
本文研究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1930-)最著名的小说《瓦解》。该小说讲述了白人到来前尼日利亚伊博族人民的自足生活和丰厚文化以及白人进行殖民后该部落发生的巨大变
为了解决工程机械控制系统中文本数据记录方式的诸多缺点,通过对开源嵌入式数据库SQLite和CODESYS运行时组件技术的研究,设计了基于SQLite的CODESYS数据记录组件,实现了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