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而镉(Cd)是土壤中的首要污染物。本文通过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采用硅肥、钙镁磷肥和全生育期淹水灌溉的方式,研究不同的水肥调控方式对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水稻体内Cd积累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不同污染程度土壤的水肥调控方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Cd污染严重威胁着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了钙镁磷肥和水分管理对土壤中Cd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而镉(Cd)是土壤中的首要污染物。本文通过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采用硅肥、钙镁磷肥和全生育期淹水灌溉的方式,研究不同的水肥调控方式对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水稻体内Cd积累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合不同污染程度土壤的水肥调控方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Cd污染严重威胁着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了钙镁磷肥和水分管理对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在水稻中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淹水使土壤p H从5.10提高到5.72,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从164m V降低到-60 m V,钙镁磷肥的施用使土壤的p H值从5.10显著提高到6.45(P<0.05)。钙镁磷肥的施用联合持续淹水使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28.57%,糙米中Cd的含量显著降低了51.36%(P<0.05)。持续淹水促进了钙镁磷肥在土壤中残渣态Cd的形成。与对照相比,水稻的生物量和稻米产量没有明显下降。(2)本研究进行了田间试验,探究硅肥和水分管理对土壤p H、有效态Cd含量,水稻体内Cd含量的动态变化和土壤Cd化学形态,水稻各部位生物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施用硅肥和持续淹水可提高土壤p H值,并减少土壤有效态Cd含量。硅肥的施用和持续淹水提高了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Cd的比例。施用硅肥增加了水稻根部的Cd含量,但降低了茎部和糙米的Cd含量。在淹水条件下施用硅肥的处理中糙米Cd含量比CK显著降低了38.80%(P<0.05)。在常规灌溉方式下,硅肥的施用可以提高水稻根系和糙米的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44.04%和17.86%。施用硅肥结合持续淹水可以有效减少水稻中Cd的积累。(3)本研究采用两种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探究硅肥、钙镁磷肥和水分管理对土壤中Cd的化学形态,水稻根表铁膜Cd含量以及各部位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钙镁磷肥和硅肥均可增加土壤p H,降低有效态Cd含量,增加水稻根表铁膜中Cd的含量,促进水稻生长,且在轻度污染土壤中对有效态Cd含量的降低效果较好。持续淹水会减少了根表铁膜的Cd含量,但土壤Eh的降低导致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对轻微Cd污染土壤,各处理中糙米Cd含量均在中国食品安全标准0.20 mg·kg-1(GB 2762-2017)以下;在轻度污染土壤中,需施用硅肥或钙镁磷肥并结合全生育期淹水,才能使糙米Cd含量降到0.20 mg·kg-1以下。综上所述,水肥调控措施可以影响土壤p H和Eh值,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从而抑制Cd在水稻籽粒中的积累,达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目的。
其他文献
安塞姆·基弗被视为是战后德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具有深邃的思想性而著称,这种深邃的思想性不仅体现在他对德国纳粹战争历史的反思上,更体现在他试图通过艺术来探索世界的本源及存在的本真性状态。本源意识产生于基弗童年时期对于“虚空的空间”的原初生命经验,在本源意识的推动下基弗选择将艺术创作作为自己探寻世界本源的途径。对本源的探索使基弗一方面从非本真状态中警醒,另一方面也使基弗能够以整体性的思维规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而食物系统被认为对水资源的影响是显著的。水足迹正是通过将消费与水资源联系起来,为水危机管理提供了新视角。中国农村尚有5亿多人口,其食物消费情况在过去十几年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定量测算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水足迹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是分析居民食物消费活动对水资源系统影响的研究基础,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农村居民食物消费
稻米作为主食,是世界上人口使用率最高的粮食作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重金属镉对耕地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而重金属镉又易在水稻中富集,从而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本研究从农田安全生产实际出发,以中轻度污染土壤为条件,采用室内土培和大田联合的试验方法,选择五种低吸收品种水稻在当地进行试种,用土培试验探究低吸收品种水稻吸收镉的差异和重金属镉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分布特征,并用大田试验
我国农地流转市场正在转型是一个重大现实,对区域种植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种植结构“非粮化”抑或“趋粮化”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基于此,本文以我国西南喀斯特五省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9年贵州大学喀斯特地区农村经济调查数据(CKRS),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及农户种植行为进行现实刻画,利用Logit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结合贵州省六枝特区郎岱镇案例分析,探究该区域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对农业种植结构的
从哲学维度来看,绿色发展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必然”“应然”和“实然”的辩证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内在统一。从内容与意义上看,绿色发展理念源于经验升华、理性凝结、历史淬炼,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发展形势和我国现实基本国情所提出的前瞻性理念,是党的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是内涵极其丰富的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绿色发展理念深厚的历史逻辑体现在人类文明演
农为国本,地为农基。我国农地流转市场正发生深刻转型,农地流转对象、流转合约和流转租金都发生重要改变,进而推动农业生产率的分化。探究西南喀斯特地区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对推进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贵州大学2019年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经济调查数据(CKRS),通过建立Tobit、PSM等模型,从流转对象、流转租金、流转合约三个角度考察了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对农业生产率的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各地区开始主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去的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慢慢转化为绿色高质量的发展模式。生态效率兼顾了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综合评价区域内生产活动的重要方法。长三角城市群虽然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但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加、要素配置不合理等。因此,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实现该区
西南地区既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富集区,又是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和生态脆弱区。在此环境下,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尖锐,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存在生产效率低、污染排放大等问题,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为西南地区经济转型指明了出路。通过对西南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基于投入产出效率的角度构建绿色经济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含有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化,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进入黄金发展和矛盾凸显期,各区域间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差异大、产业基础弱、集聚水平低等制约了文旅融合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发挥,无法满足大众旅游消费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对个性化、差异化的优质旅游需要。因此,聚焦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议题,系统测度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区域差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高技术产业作为科技创新成果最集中的产业,其发展对加快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有重要的助推作用。但因高技术产业具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使得高技术产业很难吸引到资金,这意味着高技术产业想要持续发展,需要金融体系给予持续性、针对性的支持。科技金融是解决高技术产业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研究科技金融如何汇聚金融资源以支持和促进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