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各地区开始主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去的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慢慢转化为绿色高质量的发展模式。生态效率兼顾了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综合评价区域内生产活动的重要方法。长三角城市群虽然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但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加、要素配置不合理等。因此,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实现该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各地区开始主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去的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慢慢转化为绿色高质量的发展模式。生态效率兼顾了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综合评价区域内生产活动的重要方法。长三角城市群虽然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但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加、要素配置不合理等。因此,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为研究主体,研究时段选取2008-2019年,采用随机效率前沿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对生态效率和生态效率协调度进行评价;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生态效率及生态效率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效率评价结果显示:整体效率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但动力不足;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2)生态效率协调度评价结果显示:区域整体协调度有所提高,长三角城市群北部地区的不协调程度明显高于南部和西部地区。(3)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环境规制、政府科技支撑、技术创新在促进生态效率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生态效率协调度的提高,只有城镇化水平对生态效率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而对生态效率协调度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基础设施对长三角城市群西部地区更为重要,环境规制对于长三角城市群北部地区更为重要,技术创新对长三角城市群南部地区更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认为各地不仅要大力发展经济、加强产业合作、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增加科技支出,更要控制大型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城市规模,实施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其他文献
自主是自由主义政治道德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自由主义者试图去培育和保护的价值。为尊重和保护自主,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反至善主义主张,政府应当在各种良善生活观念之间保持中立。而以拉兹为代表的至善主义则认为,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为个人自主的实现创造有价值的条件和机会。为论证这一点,拉兹在《自由的道德》中批评反至善主义,认为反至善主义既不可能也不可信,它们的合理性源自对自主价值的珍视。于是在批评反至善主义的基础上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部分,已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基于河南省某行政村的440份实地调查数据,评估了该区域农村人居环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状,实证分析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关于农村人居环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满意度较高,约为81%;农村人居环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过程中,供需匹配性相对较高,具备完善的需求表达渠道,但是意见采纳率相对
如何调控酯交换反应程度是改善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共混物冲击强度的关键。文中采用酯交换抑制剂焦磷酸二氢二钠(DPPH)和多层挤出加工技术制备了具有多层结构的PC/PBT-DPPH交替层状复合材料,对比分析了多层结构和酯交换抑制剂的加入对PC/PBT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PC/PBT-DPPH共混物,交替层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从3.6 kJ/m2增加到
我国自2004年开始规划高速铁路网的建设,2008年建成开通的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内地第一条高速铁路。依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25》政策,国内将陆续建成连接主要城市群,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大中城市的高速铁路网。虽然我国目前高速铁路建设运营的时间只有十多年,但高速铁路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己经开始显现。根据国内外在高速铁路方面的相关研究来看,高速铁路的建设开通能够促进城市群的形成,并对沿线地
安塞姆·基弗被视为是战后德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具有深邃的思想性而著称,这种深邃的思想性不仅体现在他对德国纳粹战争历史的反思上,更体现在他试图通过艺术来探索世界的本源及存在的本真性状态。本源意识产生于基弗童年时期对于“虚空的空间”的原初生命经验,在本源意识的推动下基弗选择将艺术创作作为自己探寻世界本源的途径。对本源的探索使基弗一方面从非本真状态中警醒,另一方面也使基弗能够以整体性的思维规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而食物系统被认为对水资源的影响是显著的。水足迹正是通过将消费与水资源联系起来,为水危机管理提供了新视角。中国农村尚有5亿多人口,其食物消费情况在过去十几年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定量测算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水足迹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是分析居民食物消费活动对水资源系统影响的研究基础,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农村居民食物消费
稻米作为主食,是世界上人口使用率最高的粮食作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重金属镉对耕地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而重金属镉又易在水稻中富集,从而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本研究从农田安全生产实际出发,以中轻度污染土壤为条件,采用室内土培和大田联合的试验方法,选择五种低吸收品种水稻在当地进行试种,用土培试验探究低吸收品种水稻吸收镉的差异和重金属镉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分布特征,并用大田试验
我国农地流转市场正在转型是一个重大现实,对区域种植结构产生深远影响,种植结构“非粮化”抑或“趋粮化”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基于此,本文以我国西南喀斯特五省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9年贵州大学喀斯特地区农村经济调查数据(CKRS),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及农户种植行为进行现实刻画,利用Logit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结合贵州省六枝特区郎岱镇案例分析,探究该区域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对农业种植结构的
从哲学维度来看,绿色发展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必然”“应然”和“实然”的辩证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内在统一。从内容与意义上看,绿色发展理念源于经验升华、理性凝结、历史淬炼,是党中央立足于世界发展形势和我国现实基本国情所提出的前瞻性理念,是党的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是内涵极其丰富的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绿色发展理念深厚的历史逻辑体现在人类文明演
农为国本,地为农基。我国农地流转市场正发生深刻转型,农地流转对象、流转合约和流转租金都发生重要改变,进而推动农业生产率的分化。探究西南喀斯特地区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对推进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贵州大学2019年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经济调查数据(CKRS),通过建立Tobit、PSM等模型,从流转对象、流转租金、流转合约三个角度考察了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对农业生产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