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镇狂解郁胶囊方药是以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的经典名方—“癫狂梦醒汤”为基本方化裁而成,为临床多年应用的经验方,由赤芍、桃仁、香附等药材组成。其疗效确切,具有活血化瘀,豁痰开窍之功,主要用于痰气郁结,伴有瘀血内阻的癫狂证的治疗。为方便临床应用,我们拟将其研制为胶囊剂,为研究治疗精神障碍疾病的中药制剂提供有益的参考。目的:研究镇狂解郁胶囊的制剂工艺及质量标准。工艺方面:通过正交试验,以出膏率和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确立制剂成型工艺。质量方面:研究处方中主药味的定性鉴别、主要药味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建立有效、可控的质量标准。方法:1镇狂解郁胶囊制剂工艺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加水量为影响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以出膏率及有效成分含量两项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制粒工艺考察,以流动性、吸湿性、装量及胶囊剂常规检查项目等指标,确定成型工艺条件。1.1提取工艺研究1.1.1水提取工艺考察选取加水量(A)、煎煮时间(B)、煎煮次数(C)为影响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各取3个水平,按L9(34)表进行正交试验,以出膏率、芍药苷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最佳工艺条件。1.1.2分离纯化工艺研究结合生产实际条件选用了醇沉法来除杂,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考察。选取药液相对密度(A),含醇量(B)为影响醇沉工艺的主要因素,各取三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以醇浸膏得率及芍药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最终综合两项指标,选择出膏率较低,芍药苷含量较高的醇沉浓度。最后以优选的最佳工艺进行重复验证试验。1.2成型工艺研究通过制粒工艺试验,考察了颗粒的成形性;采用测定休止角的方法,考察了颗粒的流动性;分别以不同粒径颗粒考察了装量;通过对比颗粒与粉末吸湿百分率的大小,考察吸湿性。结合颗粒的成型性、流动性、装量、日服用量以及吸湿性确定制剂成型工艺。2质量标准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主要药味进行定性鉴别研究,采用液相色谱对主药中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研究,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胶囊剂项下要求,制定相应的项目标准。2.1定性鉴别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VI B的规定和参考其他研究文献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方中君药等主要药味柴胡、赤芍、香附、桃仁等进行定性鉴别。2.2含量测定2.2.1色谱条件的选择测定波长的选择:以芍药苷为对照品,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ⅣA项下方法),于200~4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流动相的选择: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有机改性剂甲醇、乙腈的用量及p H调节剂冰醋酸的用量进行考察。2.2.2提取方法的选择分别用甲醇、乙醇、水作溶剂超声提取,结果表明水提含量高,但水提液较难过滤,且杂质峰太多,故选择先水提后再采用正丁醇萃取去除较多杂质的方法。同时对加水量、超声时间和萃取次数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最佳提取方法。2.2.3方法学研究分别进行了线性与范围、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试验、溶液稳定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等方法学研究。结果:1镇狂解郁胶囊制剂工艺研究1.1提取工艺研究1.1.1水提取工艺考察各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顺序为B>C>A(见表2)。考虑到生产实际情况,确定三因素的最佳组合条件为A2B2C2。1.1.2分离纯化工艺研究以醇沉后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确定A3B3为最佳分离纯化条件。以芍药苷含量为考察指标,确定A2B3为最佳工艺。1.2成型工艺研究综合流动性、吸湿性、装量及日服用量四个因素,选定60目颗粒用JNBL400-2型半自动胶囊机装0号胶囊,平均装量0.50g,日服用量为12粒,分3次服用。2质量标准研究2.1定性鉴别桃仁、赤芍、香附、柴胡: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2.2含量测定2.2.1色谱条件的选择测定波长的选择:芍药苷在23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故选择230 nm作为测定波长。流动相的选择:以甲醇-乙腈-5 mmol/L KH2PO4溶液-冰醋酸(15:12:80:0.1)为流动相,本品中芍药苷峰能与其他杂质峰完全分离,满足测定要求。2.2.2提取方法的选择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和均匀,精密称取0.5 g,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30 ml蒸馏水,浸润20 min,超声提取25 min,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正丁醇萃取3次,每次用正丁醇30 ml,合并正丁醇萃取液,水浴挥干后,用甲醇溶解并定量转移至5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振摇均匀,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2.2.3方法学研究线性与范围:以芍药苷峰面积(Y)对芍药苷浓度(C:μg/ml)进行线性回归,得线性方程:Y=30634.4582C+1644.0135,r=0.9999,结果表明芍药苷在2.7844~44.55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品的供试品溶液在12h内稳定,重复性、精密度良好,回收率符合标准。结论:制剂工艺稳定、合理,可为工业大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参数依据;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可行、可有效控制该制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