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05年春季和2005年秋季对黄海以及长江口毗邻海域浮游植物进行了两个航次调查,对调查区域浮游植物生态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浮游植物物种组成、细胞丰度以及主要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动,并探讨了环境的温度、盐度、主要生源要素等理化因子对其影响。用多元统计方法,如聚类分析(Cluster)、多维定标分析(MDS)、主成分分析(PCA)、RELATE和BIO-ENV等多元统计方法,对两个调查航次的浮游植物进行群落划分,探讨了群落结构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两个航次共鉴定浮游植物35属83种(含1变种和7个不确定种)。其中硅藻有74种,甲藻只有9种,以沿岸性广温和广盐性种类为主。秋季浮游植物物种数量明显高于春季,分别为30属75种(含1个变种、7个不确定种)和24属55种(含5个不确定种)。两个航次季节更替明显,相似性指数为60.49%。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趋势是近岸高于外海。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丰度分别为秋季75.45×104cells.m-3和春季1139.29×104 cells.m-3。春季高值区在山东半岛南岸、黄海中部和苏北沿岸等局部水域,密集区分布在长江口毗邻海域的站位;秋季高值区出现在山东半岛南岸和苏北沿岸。黄海以及长江口毗邻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动,春季调查航次的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柔弱角毛藻、尖刺拟菱形藻、刚毛根管藻和笔尖形根管藻,秋季调查航次的优势种分别为印度翼根管藻、洛氏角毛藻、旋链角毛藻、辐射圆筛藻、尖刺拟菱形藻和中肋骨条藻。黄海以及长江口毗邻海域多样性水平春、秋两个航次差别较大,春季调查海域的香农指数为1.60,长江口毗邻海域的香农指数尤其低,平均值仅为0.97.秋季调查海域香农指数为1.64,低值区北移至南黄海中部。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春季为0.78,高值区分布在山东半岛南岸和苏北沿岸,秋季为1.06,调查海区分布较均匀。Pielou指数春季为0.57,低值区出现在长江口毗邻海域,秋季为0.72,分布比较均匀。对春、秋季调查航次分别应用CLUSTER和MDS方法进行组群的划分,然后利用ANOSIM进行显著性检验,验证聚类分析结果的有效性。聚类分析将调查海域的48个站位聚合为3个组群,春季为I,II,III,秋季为AI,AII,AIII,各个组群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和优势种有一定的差异。对两个航次环境因子进行PCA和BIO-ENV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对春季调查航次浮游植物丰度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为盐度、表层磷酸盐等营养盐,对秋季浮游植物丰度影响最大的是表温和盐度。结合前人的工作,春季黄海以及长江口毗邻海域的浮游植物划分为以下三个群落:南黄海沿岸群落、南黄海中部群落和黄、东海交汇水群落。秋季的群落划分与春季有所差异,划分为南黄海北部群落、南黄海中部群落和黄、东海交汇水域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