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359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再次妊娠的情况,为规范CSP的诊疗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确诊为CSP的3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复查以及查阅病历资料等方法获取随访数据。对CSP的临床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能够辅助CSP分型的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其对CSP的分型诊断效能;并对比不同型别CSP不同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分析其利弊及对再生育的影响。结果:(1)停经天数、孕囊的存活与否、孕囊的大小是辅助识别CSP分型的相关影响因素,孕囊大小预测Ⅱ型CSP的最佳临界值为1.95cm,其灵敏度为0.891,特异度为0.187,预测Ⅲ型CSP的最佳临界值为3.25cm,其灵敏度为0.700,特异度为0.625。(2)在Ⅰ型CSP中,手术组出血量、输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最高,清宫组其次,药物流产组最少;术中出血量在子宫动脉栓塞组与非子宫动脉栓塞组及药物预处理组与非药物预处理组中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预处理组的β-HCG变化值大于非药物预处理组,住院天数多于非药物预处理组。(3)Ⅱ型CSP中,清宫组的β-HCG值下降最明显,住院天数最短,且其所带来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在三组之间居中,而手术组带来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最高,但β-HCG值下降仅在三组中居中,药物流产组的β-HCG值下降最不明显,虽然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最低,但住院天数较长;子宫动脉栓塞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非子宫动脉栓塞组、而住院费用均多于非子宫动脉栓塞组;药物预处理的术中出血量少于非药物预处理组,且β-HCG变化值大于非药物处理组。(4)在Ⅲ型CSP中,术中出血量在子宫动脉栓塞组与非子宫动脉栓塞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HCG变化值、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次数在药物预处理组与非药物预处理组中的差异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5)子宫动脉栓塞组生育力低于非子宫动脉栓塞组,且月经量少于非子宫动脉栓塞组。结论:(1)孕囊大小是不同型别CSP的独立影响因素,孕囊越大其发生高型别CSP的概率越高;(2)Ⅰ型CSP的治疗,无论是否有生育要求均可采取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失败后补充行彩超引导下清宫术,不推荐采用UAE;(3)Ⅱ型CSP的治疗,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选择UAE处理后再行彩超引导下清宫术,手术方式仅作为清宫失败、残留或有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后的补充手段;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推荐采取药物预处理后行彩超引导下的清宫术或者手术,但应备行UAE,防止术中术后大出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