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Notch信号通路调节机制的比较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zcy124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系统研究古代文献“骨痿”“骨痹”等相关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重点阐释温补肾阳和滋补肾阴治法的中药复方应用规律。2.已知Notch信号通路可直接影响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分化,与骨代谢密切相关,广泛参与机体生长发育、损伤修复和细胞分化等生命活动。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Notch信号通路变化,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根据中医“肾主骨”理论,应用补肾经典方剂左归丸及右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进行干预,观察Notch信号通路的变化,解析左归丸及右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机制。材料与方法:1.整理归纳古代文献有关“骨痿”“骨痹”等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等,并检索相关现代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及中药干预情况,总结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主要方药,特别是“从肾论治”中药复方的应用规律。2.本研究选取SPF级3月龄未曾交配雌性SD大鼠84只,应用去卵巢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4只):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左归丸组,右归丸组,福善美组。选取补肾经典方剂左归丸和右归丸为实验药物,以福善美为对照药物,灌胃给药12周后取材,留取各实验组大鼠血清、肾及股骨。应用双能X线法检测实验大鼠左后肢离体股骨骨密度,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LP及TRAP蛋白含量,用以检验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建立情况及各用药组防治效果。应用ELISA法和RT-PCR法对各组实验大鼠肾及股骨中Notch信号通路Notch1、Jagged1及HES蛋白含量及m 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比较各药物对骨及肾组织的影响,分析骨质疏松症发生及左归丸和右归丸对骨质疏松症防治作用机制。结果:论文一:1.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古代病名尚无一一对应关系,现代中医研究多从“骨痿”“骨痹”等进行认识。骨质疏松症的病机与肾关系最为密切,与肝脾相关,又兼血瘀。2.骨质疏松症辨证论治以“从肾论治”居多,其中补肾壮阳、补肾滋阴治法代表方为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和钱乙的六味地黄丸,至明代张景岳在此基础上创“阳中求阴”和“阴中求阳”之法,代表方左归丸和右归丸,两方共涉及中药12味,其中6味中药(50%)相同,是二方均有补肾之功的药物基础,而因其组方立意不同,左归丸长于滋肾填精、大补真阴,右归丸更善补肾中元阳,温里祛寒。论文二:1.实验各组大鼠左后肢股骨骨密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无差异(P>0.05),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增高(P<0.01);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无差异(P>0.05),与福善美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无差异(P>0.05)。2.实验各组大鼠血清AL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有显著增高(P<0.01);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无差异;福善美组优于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P<0.01)。3.实验各组大鼠血清TRA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显著降低(P<0.01);与左归丸组比较,右归丸组显著降低(P<0.01);与福善美组比较,右归丸组无差异,左归丸组显著升高(P<0.01)。论文三:1.实验各组大鼠骨组织Notch1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及福善美组显著升高(P<0.01);与右归丸组比较,左归丸组、福善美组显著升高(P<0.01),左归丸组优于福善美组(P<0.01)。2.实验各组大鼠骨组织Jagged1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及福善美组显著提高(P<0.01);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无差异,左归丸组与福善美组比较无差异,右归丸组低于福善美组(P<0.01)。3.实验各组大鼠骨组织HES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及福善美组显著增高(P<0.01);与左归丸组比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右归丸组及福善美组有显著差异(P<0.01);与左归丸组比较,右归丸组、福善美组显著增高(P<0.01);福善美组与右归丸组无差异。4.实验各组大鼠骨组织Notch1 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及福善美组显著升高(P<0.01);与福善美组比较,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无差异。5.实验各组大鼠骨组织Jagged1 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及福善美组显著升高(P<0.01);与福善美组比较,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无差异。6.实验各组大鼠骨组织HES 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及福善美组显著升高(P<0.01);与福善美组比较,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无差异。论文四:1.实验各组大鼠肾组织Notch1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及福善美组显著增高(P<0.01);与左归丸组比较,右归丸组、福善美组显著增高(P<0.01);福善美效果优于右归丸(P<0.01)。2.实验各组大鼠肾组织Jagged1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及福善美组显著增高(P<0.01);左归丸组优于右归丸组,但无差异;福善美组优于左归丸组(P<0.05)。3.实验各组大鼠肾组织HES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及福善美组显著升高(P<0.01);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无差异;福善美组优于左归丸组及右归丸组(P<0.01)。4.实验各组大鼠肾组织Notch1 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及福善美组显著升高(P<0.01);与福善美组比较,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无差异。5.实验各组大鼠肾组织Jagged1 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及福善美组显著升高(P<0.01);与福善美组比较,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无差异。6.实验各组大鼠肾组织HES 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无差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组、右归丸组及福善美组显著升高(P<0.01);与福善美组比较,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无差异。结论:1中医学将骨质疏松症归属“骨痿”“骨痹”等疾病范畴,其病机与肾关系最为密切,以“从肾论治”为主,其中,补肾壮阳、补肾滋阴治法多选用左归丸和右归丸,两方共用中药占50%,故其作用机制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途径。2左归丸和右归丸均可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效果相似,二者均可降低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含量,从而证实,中医“从肾论治”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效果肯定。右归丸在降低血清TRAP含量方面效果优于左归丸,提示在防治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失常方面,右归丸对抑制骨吸收效果优于左归丸。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组织Notch信号通路Notch1、Jagged1及HES蛋白含量及m RNA表达降低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失常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左右归丸的作用机制是提高骨组织Notch信号通路Notch1、Jagged1及HES蛋白含量及m RNA表达,进而改善骨代谢情况,起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肾组织Notch信号通路Notch1、Jagged1及HES蛋白含量及m RNA表达降低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失常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左右归丸可以提高骨组织Notch信号通路Notch1、Jagged1及HES蛋白含量及m RNA表达情况,进而改善骨代谢情况,起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5实验各组大鼠肾组织与骨组织Notch信号通路Notch1、Jagged1及HES蛋白含量及m RNA表达异常改变及应用左归丸及右归丸干预后调整情况一致,提示肾与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肾组织与骨组织Notch信号通路Notch1、Jagged1及HES蛋白含量及m RNA表达的改变是中医“肾主骨”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夹闭腰动脉法建立合适的兔SCII模型,探索合适的夹闭时限,用活血通督汤进行干预,观察活血通督汤对兔SCII后肢功能的影响,研究其对脊髓组织TNF-a、IL-1 β、IL-8及BDNF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对葵花籽和南瓜子水分测定方法进行比较与分析。方法比较几种预处理条件下105℃恒重法和130℃定时定温烘干法对葵花籽和南瓜子水分含量的影响,以确定干燥温度对样品水分
目的:本实验采用体内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补中益气汤为培土生金法代表方剂,研究其对顺铂耐药细胞株A549/DDP及其荷瘤裸鼠体内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肺耐药相关蛋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世界首位。研究表明在缺氧微环境中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了上皮间质转化,这也是其复发转移、耐药最终
目的:建立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观察黄芪及拆分组分(黄酮组分、皂苷组分、多糖组分、水提物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一般状况、胃肠功能、水液代谢及血清蛋白、血脂的影
目的:1.裂果薯总皂苷(SFSP)抗肝癌作用初探;2.裂果薯皂苷单体1(SSPH)对肿瘤细胞作用机制研究。方法:SFSP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与Bel-7404的细胞增殖与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通过MT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学龄前患儿主要照顾者负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对82名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