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伴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骨性Ⅱ类高角患者临床症状与此类患者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颞下颌关节区各结构以及颌骨形态的影像改变,与颞下颌关节正常者进行比较,从两方面综合评估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辅助临床初步诊断,并为临床伴关节症状患者的正畸诊断提供思路。对象与方法:本研究样本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关节科就诊,具有颅颌面CBCT扫描影像资料,并已通过颞下颌关节区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确诊为双侧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30例为试验组,选取双侧关节健康的骨性Ⅰ类均角成人30例为对照组。测量使用Invivo5软件生成头颅侧位影像和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影像重建,分别测量常用并具有代表性的X线头影测量指标和颞下颌关节各个结构的数值,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对比,并结合临床症状检查结果,从两方面综合评估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结果:1.两组的双侧颞下颌关节形态与位置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也不一定为完全对称。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矢状位中髁突头高度减小(P<0.05),关节上间隙、关节后间隙、髁突头长度均显著减小(P<0.01),关节前间隙显著增大(P<0.01),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明显靠后(P<0.01);冠状位中髁突内间隙增大、髁突外间隙减小(P<0.05);轴位中髁突前后径显著减小、髁突水平角显著增大(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下颌升支长度减小、下颌角角度增大(P<0.05),SNB、后面高以及面高比显著减小(P<0.01),前面高显著增大(P<0.01)。4.试验组患者存在开闭口弹响、侧方运动弹响、开口型异常以及前伸试验结果阳性等临床症状(P<0.05)。结论:1.伴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的髁突在关节窝中存在后上外移位,且发生旋转,髁突头较细、较短,可能与关节区承受咬合压力有关。2.伴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骨性Ⅱ类高角患者的骨性特征表现为:下颌骨位置靠后,下颌升支高度不足,下颌角钝,后面高偏小,前面高增大,呈垂直生长骨型。3.伴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大多伴有开闭口运动中往复弹响,侧方运动弹响,开口型异常以及前伸试验结果阳性等临床症状。4.通过CBCT影像学表现以及颞下颌关节区典型临床指征,即可初步判定骨性Ⅱ类高角中存在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