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地实施种植业区域布局,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是加速现代农业进程的重要任务。种植业区域布局立足于区域资源禀赋以及种植业发展历史基础,探讨综合地域分异规律作用下的种植业作物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合理分工形式。本研究主要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研究四川省种植业区域布局方案。为了勾画四川省种植业区域化格局的蓝图,本文首先整理了种植业区域布局相关经济学理论基础,然后结合四川省区域种植业发展现状,选择了12种农作物,对区域种植业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四川省种植业区划问题,最终确定了各种农作物在四川省21个地区的布局方案。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它们对种植业区域布局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上的适合性。利用区域农作物生产规模和单产的数据,本文测算了四川省21个地区的农作物比较优势指数,包括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明确了区域优势农作物种类。为了指导种植业布局,在分析了种植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数据资料,本文根据综合条件的相似性,把四川省21个地区分为四个类别。最后,将四川省区域比较优势结果和种植业区划结果相结合,本文确定了12种农作物的核心区、一般发展区和辐射带动区的区域布局方案,并提出了推进四川种植业布局的对策。本文沿着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路径,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种植业布局的理论基础和种植业生产发展的条件,结合四川种植业发展实际,在实证层面上分析了四川省区域种植业比较优势,并探讨了四川种植业区划。除定性分析外,本文主要还采用了3种定量分析方法,即比较优势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其中,主成分分析方法用于区域种植业生产发展综合条件分析,聚类分析方法用于四川省种植业区划分析。实施种植业区域布局是发展现代种植业的有效举措,对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四川省种植业发展尚未形成合理的区域化格局,只有依靠政府与农民共同参与,将市场手段与宏观指导相结合,认真规划,统筹协调,才能顺利推进种植业区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