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国家施政大法的《尚书·洪范》篇,自从其产生以来就一直倍受世人瞩目。可以说,它是后来形形色色的中国文化的上源。由汉至清,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关于《洪范》篇的诠释文献。这些文献或笺注文义,或阐发宏旨,或释疑解难,或匡谬正误,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诠释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积淀离不开原典本身,亦有赖于诠释原典的文献。因而对《洪范》诠释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另外,许多诠释文献立足于“经世致用”之思想,对《洪范》所言及的九类施政大法,条分缕析,探赜索隐,阐发大义,极力寻求服务于国家社会的契合点。无疑,这些文献中的许多观点和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仍不无借鉴意义。 本论文将由汉至清的《洪范》诠释分为五个时期,即汉代、魏晋至隋唐、宋代、元明、清代,每个时期的《洪范》诠释研究为一章,共五章。每章又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时代背景对《洪范》诠释的影响 这一部分主要从政治氛围与学术思潮两个方面出发,选取与《洪范》诠释相关的背景资料,以点带面,做到重点突出,详略有致,避免泛泛而谈。 汉代主要抓经学初兴与今古文经学之争两个方面,经学初兴是《洪范》诠释文献产生的基础;今古文经学之争导致了两种《洪范》诠释风格的形成。 魏晋至隋唐主要抓玄学、佛学、唐代经学的两端性三个方面,玄学与佛学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洪范》诠释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唐代经学的两端性则形成了《洪范》诠释中的“泥古”与“疑古”之特色。 宋代主要抓帝王的重视与提倡、王安石变法、理学三个方面,帝王的重视与提倡是宋代《洪范》诠释文献大量涌现的直接原因,王安石变法凸显了保守派与变法派《洪范》诠释之间的不同,理学的学术思潮则使《洪范》诠释带上了浓厚的理学色彩。 元明主要分蒙元统治与明朝统治两个方面,蒙元统治时期对汉文化的忽略,引发了《洪范》诠释文献的剧减;明代,汉文化的回归又一度使《洪范》诠释得到复苏。 清代崇尚朴学,在这一学风的影响下,本时期《洪范》诠释著作具有浓厚的朴学特色。 (二)《洪范》诠释文献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