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粒子物理中的标准模型(SM)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理论模型.标准模型的粒子谱中除了提供粒子质量的Higgs玻色子外都已经被高能加速器实验所找到.由于中性标量Higgs玻色子是电弱对称自发破缺机制(Higgs机制)所必须的,因此寻找Higgs粒子和探究电弱对称破缺机制是高能对撞机实验的重要目标之一.
虽然标准模型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但其所遇到的困难使得人们越来越相信它是费米能标附近的有效理论.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MSSM)是标准模型的众多扩展模型中最有吸引力的一个,它可以精确地消除标量自能圈中的平方发散,从而保证了电弱标度和大统一标度之间等级的稳定性,但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μ参数问题.为此人们引入了次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NMSSM).在次最小超对称标准模型中引入了一个新的单态的Higgs场S,当S的标量分量(S)获得电弱标度的真空期望值后,就可以得到有效的μ参数,这样就能很自然的解决MSSM中出现的μ参数问题.另外,这一模型预言了一个轻的CP为负的中性Higgs粒子,这个粒子是被目前的实验数据所允许的.如此轻的Higgs粒子会提高稀有B介子双轻衰变B→Xsι+ι-和Bs→ι+ι-γ的分支比.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考虑到NMSSM中轻的CP为负的中性Higgs粒子,研究了B介子双轻衰变B→Xsι+ι-和Bs→ι+ι-γ中NMSSM所引起的效应,对CP为负的轻中性Higgs粒子所引起的新算符OA进行了特殊处理.我们发现在目前实验数据(如LEP II和b→sγ)所允许的参数空间内,这些稀有衰变的分支比可以有很大的抬高,B→Xsμ+μ-的现有实验数据进一步限制了参数空间(尤其是当CP为负的中性Higgs粒子很轻并且tanβ很大的情况下).对于其它的双轻衰变分支比,我们在允许的参数空间内给出了其预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