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多媒体信息传输的网络协议的实现和优化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1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带宽的不断提速带动了人们对多媒体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媒体应用也随之不断涌现。与此同时,用户在高速网络下对应用平台的轻巧方便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嵌入式系统也被推动着飞速发展着。在此环境下,近几年对于多媒体传输的研究平台逐渐脱离PC端,不断转向嵌入式系统。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 ARM的多媒体信息传输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本文首先对多种流媒体传输协议以及几种比较成熟的可供在嵌入式系统上移植的开源TCP/IP协议栈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本文系统整体的技术路线,移植轻量级T CP协议进行流媒体的传输。  之后本文根据所使用的ARM处理器芯片以及硬件设备的特点对轻量级协议栈进行了功能上的裁剪和调整,使协议栈能方便接入本文的硬件系统。并使用芯片上网卡的DMA控制器中连续两个发送端描述符同时发送存储于内存上的数据包头部信息和存储于外存上的图像信息,达到零拷贝的传输效果。之后针对移植的协议栈存在的对于嵌入式流媒体传输的不友好的一些问题,本文对移植的轻量级T CP/IP协议栈进行了优化,调整了数据结构,设计一种适用于本系统的拥塞控制和丢包重传机制,达到使用零拷贝机制实现对分布于内存和外存上数据包不同部分的重传效果。并对坚持计时器进行了调整,使其更适应于流媒体的传输。  在系统实现后,本文对优化后的协议栈进行了性能测试,确保优化部分不会影响协议栈正常传输时的效果,并检验优化后的协议栈是否能很好地处理网络拥塞情况并实现丢包重传。最后本文还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压力测试,并在对故障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使系统更加稳定。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技术和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存储孕育而生,弥补了单一存储设备在性能和功能上的不足。数据的复制和容灾是网络存储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三地数据容灾技术一方面通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并开始在企业的管理运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级开发领域中,使用基于J2EE的三层架构将是绝大多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图像等多媒体数据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然而,传统的文本检索技术已经不能够适应多媒体信息的
最近几年,微博由于其便捷性与开放性,迅速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力军。为了把握网络舆情动向,快速响应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如何从海量的微博文本流中准确快速地检测出趋势话题也成为
由于互联网具有很高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数字媒体产品的传播和分享变得非常方便,同时这些产品也更容易遭到非法版权侵犯和恶意信息篡改等攻击。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当一部电影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部署在检测区域内的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自组织网络系统,其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分布式信息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能够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的时代,专利技术已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核心,专利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随着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用于专利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因此,近年来
随着网络传输设备的不断发展,视频点播(VOD)已经成为网络上越来越热门的网络应用。传统的视频点播服务采用的服务器/客户端(Client/Server)集中式网络模型,面临网络带宽及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