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镉、铜和锌作为几种常见的重金属,由于生物毒性较大、迁移能力强、不能被生物降解,容易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和动植物内富集,对动植物以及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是人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生物淋滤法是一种在污染土壤中加入硫杆菌来浸出污染物经济、安全且环境友好的修复技术。表面活性剂强化沉积物生物淋滤修复技术作为生物淋滤技术的衍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实验是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以重金属镉、铜、锌为目标污染物,以生物淋滤技术为依托,引入表面活性剂(SDS)作为外源添加物,研究SDS强化沉积物生物淋滤Cd、Cu和Zn的去除效果和作用机理,主要分析了不同SDS浓度下pH值、ORP、SO42-含量、Fe2+含量、溶解氧(DO)浓度变化,为SDS强化沉积物生物淋滤Cd,Cu和Zn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SDS是可溶于水的有机物,其对硫杆菌的生长可能有毒害作用。当培养基中加入SDS时,其对氧化硫硫杆菌表现出明显地生理毒性,随着投加量大于0.5g/L,毒性表现得更加明显。随着菌种的继续培养,氧化硫硫杆菌逐渐适应了SDS的生长环境,开始发挥氧化硫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体系pH下降,氧化还原电位上升,、SO42-含量增加,Fe2+含量减少,溶解氧浓度含量增加;2、在对土著氧化硫硫杆菌进行SDS驯化后,通过研究SDS对驯化硫杆菌生长的影响发现,SDS可以能源物质(硫粉)的亲水性和分散性,使菌液与能源物质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了能源物质的有效性和可利用性;3、当SDS投加量在0-0.5g/L浓度范围内,随着SDS浓度的增加,重金属的去除效率逐渐提高,当SDS的投加量超过0.5g/L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各项指标都处于下滑状态。本实验所确定的SDS最适宜投加量为0.5g/L,此时Cd、Cu和Zn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7.74%、84.48%、8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