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连接界面区氯离子传输特性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xsg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建筑领域的国家战略,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仍是其中的主力军。然而,这种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却极少得到针对性关注。由于存在着物理不连续的连接界面区,由此引起了从侵蚀到腐蚀再到抗力退化等系列耐久性问题的特殊行为。因此,研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连接界面区耐久性特性,对丰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应用与发展、提高建筑结构全寿命低碳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工程价值。本文以氯盐环境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为背景,抓住其新老混凝土连接界面区物理不连续这一关键前提,针对氯离子在连接界面区的传输行为这一基础问题,揭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和后浇混凝土连接界面区在不同界面粗糙度、不同压应力以及不同裂缝宽度条件下氯离子的侵蚀特性与机理,从而为界面区钢筋腐蚀研究、结构抗力退化、结构寿命预计等耐久性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三种不同界面粗糙度(平均灌砂深度1-2mm、6-7mm和11-13mm)和两个不同侵蚀时长(60d、180d)下氯离子干湿循环侵蚀试验研究,得到了界面区氯离子浓度随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与演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界面区比非界面区的氯离子浓度明显更高,据此,定义了氯离子浓度分布的界面区效应及其量化表达方法(界面区效应指数)。根据界面区效应指数分析,发现随着侵蚀深度的增加,界面区效应变大;随侵蚀时间的增长,界面区效应减小;界面粗糙度对界面区效应的影响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征,即界面粗糙度为1-2mm和11-13mm的界面区效应较为接近,且大于界面粗糙度为6-7mm的界面区效应。通过三种不同压应力(0、0.4fc、0.8fc)和两个不同侵蚀时长(60d、180d)下氯离子干湿循环侵蚀试验研究,并利用前述所定义的界面区效应指数进行分析,得到了压应力水平对界面区氯离子浓度分布与演化的影响规律,发现压应力的存在一方面减小了界面区效应,压应力越大,界面区效应越小,另一方面加剧了界面区氯离子的侵蚀程度。通过三种不同界面裂缝宽度(0、50mm、200mm)和两个不同侵蚀时长(60d、180d)下氯离子干湿循环侵蚀试验研究,并利用前述定义的界面区效应指数进行分析,得到了开裂程度对界面区氯离子浓度分布与演化的影响规律,发现界面处裂缝的存在提高了氯离子传输的界面区效应,且裂缝宽度越大,提高程度也越大。
其他文献
以太湖河口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监测与采样分析,研究太湖河口区磷的季节动态与影响因素;利用模拟培养实验,研究水体中磷的变化与藻类演替的规律,辨析外源磷对河口区藻类生长的
餐厨垃圾废水富含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及脂类等有机物,是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相的主要来源,约占整个有机生活垃圾的40%~60%。其有机成分含量高、含水率较大,且极易腐烂发臭等特性决定
目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高速发展,传统梁柱节点形式的焊缝过多、现场施工困难及抗震性能较差等问题已凸显出来,切实需要在新型节点这方面做出突破,并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理论
本文主要对粘钢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正常使用性能进行研究和探讨,其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①粘钢加固受弯构件的斜截面计算理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近年来,准分布式传感技术发展迅速,在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缺乏与此相适应的损伤识别技术。基于此,本文吸承现有损伤识别方法的优点,改进其缺点,结
钢管约束高纵筋率钢筋混凝土是指在薄壁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外包钢管在节点区断开,钢管只对核心混凝土提供环向约束,不直接承担纵向荷载,形成纵筋率较高的一种新型组合柱。钢管约束
研究颗粒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实际意义,但由于颗粒材料本身的离散特性,对颗粒材料的研究需要涉及多个物理层次和机制,颗粒材料微观力学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宏观力学
高铁时代的来临,使得车桥动力耦合分析愈加重要。目前对于车体通过桥梁的动力响应问题,通常是将车辆和桥梁结构耦合为一个系统,同时进行分析,但庞大的矩阵运算会大幅降低计算效率
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饮用水资源,同时又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地下水污染修复的研究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了
国内外学者对自适应结构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目前关于自适应索穹顶形状调整路径的稳定性分析还很少。在外荷载发生变化时,自适应索穹顶能够通过作动器的工作,改变结构形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