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与后交通动脉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根据不同的位置关系进行临床分型,同时回顾性分析相对应的显微外科技术及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方法:共192名患者合并212枚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显微外科夹闭治疗。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分为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组患者和普通型后交通动脉瘤组患者,对比两组间患者的基本特征的差异。动脉瘤根据是否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分为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和普通型后交通动脉瘤,对比两类动脉瘤显微外科夹闭术中的显微技术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根据动脉瘤和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7种亚型,并分析不同亚型显微外科夹闭术中技术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108例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分别于术后6周、6个月进行随访,并比较神经功能预后的变化,并对预后恶化、死亡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1.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组患者和普通型后交通动脉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对比包括:平均年龄、老年患者(>70周岁)、女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Hunt&Hess分级高分级(Ⅳ或Ⅴ级)、双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术前颅内血肿、术前脑室内积血、术前动眼神经麻痹、术后再出血、术后新发缺血性脑梗死、术后新发动眼神经麻痹,两组间以上各特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和普通型后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夹闭术中显微技术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包括:平均动脉瘤尺寸、多夹技术使用率、术中动脉瘤破裂率、瘤夹重置率、开窗夹的使用率、临时阻断率、前床突切除率,其中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的平均动脉瘤尺寸、多夹技术使用率及临时阻断率高于普通型后交通动脉瘤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根据动脉瘤与后交通动脉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分为7种不同的亚型,其中Ⅴ型是一类解剖复杂的动脉瘤较其他几种亚型的动脉瘤夹闭中多夹技术使用率(41.7%)、开窗夹使用率(25.0%)、临时阻断率(58.3%)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5.0%)更高。4.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6周预后良好率66.7%,死亡率4.6%,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74.1%,死亡率16.7%;其中术后6周87%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或无变化,恶化率约13.0%,而术后6个月为75.9%,恶化率为22.2%。5.术后6个月共24名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82例患者神经功能获益或无变化,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Hunt&Hess高分级、术前颅内血肿、术后新发缺血性脑梗死、术后脑组织水肿、术后感染的患者具有较高风险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高分级、术后感染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是一类解剖关系复杂的动脉瘤。根据动脉瘤与后交通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可分为7中不同的临床亚型,针对每种不同的临床亚型,应使用不同的显微夹闭策略。术前可以根据影像学对动脉瘤与后交通动脉的关系进行评估,能给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提供更多信息,以便做出预案,完成安全夹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