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敖南研究区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南部,跨齐家古龙凹陷、大庆长垣、三肇凹陷、朝阳沟阶地四个二级构造带,该区生油层为青山口组,研究目的层为扶余油层。前人针对长垣南部各个工区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整个敖南地区的研究还缺乏认识,主要是沉积单元划分和沉积微相展布特征需要进一步明确。就敖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对沉积微相的研究缺乏系统性认识,本论文对研究区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微相的研究,为认识该区沉积相展布及发育情况提供了依据,为油气资源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在调研了前人对该区的研究成果、构造演化特征及区域沉积背景的基础上,以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南部敖南地区扶余油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地震、岩心、录井、测井等地质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测井地质学和沉积学为指导,对研究区扶余油层的细分对比和沉积微相划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明确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发育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经过研究,建立了以高分辨率层序为基础的扶余油层井震结合细分对比思路和方法,完善了沉积微相研究方法,研究中完成了六个地震工区315口井分层对比工作,实现了长垣南部地区扶余油层从5分到12分整体闭合统一对比分层,为细分沉积微相和认识微相演化规律奠定了基础。并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区发育5个中期旋回界面,其中FI1、FI3、FII2底为沉积转换面,地震剖面中连续、弱振幅;FI2、FII1底为湖泛面,地震剖面中连续、中振幅;12个超短期旋回界面,主要为岩性突变面或洪泛面。(2)研究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3种沉积亚相,19种沉积微相;发育块状(粉砂质)泥岩、含钙(泥质)粉砂岩、槽状交错层理粉砂岩、平行层理细砂岩4种沉积岩相。(3)研究区FII2和FII1时期以西北部和东北部物源为主,FI3至FI1时期西南部物源逐渐发育,以较强势头向北延伸,北部物源逐渐减弱,FI1时期发育了东南部物源逐渐发育。总体上来讲,葡南西部和新肇工区以西北部物源沉积为主;葡南东部和空白区北部以东北部物源沉积为主;敖南大部分、敖9、茂兴、葡351工区以西南部和南部物源为主,敖南东南部受南部及东南部物源控制。研究区属多物源沉积体系,发育西南和西北两大物源,局部发育东南和东北物源,呈“南强北弱”趋势演化。(4)研究区FI和FII属于整体持续性水进沉积体,自下而上经历了河流、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演化过程。FII2-2至FI3-1时期属河流相沉积,具“南曲北网”分布特征;在FI2-2时期,南部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北部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沉积水体北深南浅;到FI2-1时期,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FI1-3时期,研究区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南部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FI1-2至FI1-1时期,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