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农村贫困问题都是萦绕在党和人民心中的头号大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到跨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一直在不遗余力的进行农村贫困可持续性脱贫工作,通过几个阶段的治理,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从此我国农村脱贫问题进入了攻坚期。这一时期的农村贫困问题的特点是: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深,集中成片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贫困问题成因复杂多样化。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吉林省农村贫困人口在总量上有所下降,生产生活水平均有了稳步的提高,但是新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贫困人口实现小康的目标为吉林省农村可持续性脱贫工程带来了新的挑战。2011年以来,吉林省的农村贫困治理工作进入攻坚期。新阶段吉林省农村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出因病致贫、边境村贫困、生产条件差致贫等特点。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农村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灾害频发;二是,农村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三是,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单一,农业经济增长缓慢;四是,对于扶贫政策实施监督管理不到位,政策施行低效率。这些都制约着吉林省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贫困问题研究的现状,阐释贫困的相关概念和主流学派的脱贫理论。运用横向、纵向比较的分析方法,对吉林省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水平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描述,从农业发展、社会民生等角度对吉林省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进行对比性描述,并指出吉林省农村贫困的新问题,对吉林省农村的主要致贫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结症所在。然后,从宏观角度梳理了吉林省的农村扶贫开发进程,再从微观层面即专项扶贫和产业扶贫角度对吉林省现阶段的农村可持续性脱贫成果进行总结,对镇赉县可持续性脱贫案例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总结了国内外主要地区贫困治理经验,结合吉林省可持续性脱贫工作实际,针对吉林省农村可持续性脱贫工作的不足之处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将中国特色减贫理论与西方减贫理论相结合,更加注重微观部分的调节作用,指出摆脱贫困不能仅靠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扶持,脱贫致富更是贫困人口自己的事。强调从农村贫困人口自身出发,借助国家政策,实现一种自循环式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贫困人口脱贫的短期效果,又要注重贫困人口脱贫的长期回报率,培养农村贫困人口自身的脱贫致富能力,在未来即使没有政策支持,这个群体也能一直走在脱贫致富的大路上。总之,关注农村贫困问题,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