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可分为两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对不同厚度、不同层数的碳团簇型吸波材料的制备和吸波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吸波机理进行了分析。 实验表明,当变换层为1mm,吸收层为2mm时,以600℃处理的和800℃处理的材料进行不同组合都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在8.2~12.4GHz频段内,最小反射率达-45.93dB,有效频宽为4.0GHz;当变换层和吸收层厚度相同,总厚度为2mm时,要获得较好的吸波性能,必须以高温处理的材料作变换层,低温处理的材料作吸收层,即存在材料组合的方向性,其中以1000℃分别与600℃、700℃处理的材料组合性能最佳,其最小反射率为-31.59dB,有效频宽最小为2.31GHz。 对于三层样品组合来说,以1000℃处理的材料作变换层,600℃和700℃处理的材料作吸收层,总厚度在2mm以下,在8.2~12.4GHz范围内其最小反射率为-42dB,有效频宽达到3.56GHz。 为了应用目的,本文对不同产地原材料、不同含量对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兰州产地原材料性能较好;高含量的吸收层和变换层组合才有优异的吸波性能。进行了制备工艺重复性和材料随时间、环境变化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碳团簇型吸波材料性能稳定。 论文第二部分利用全相对论多组态Draic—Fock理论程序GRASP2(General-purpose Relativistic Atomic Structure Program 2,1992),对用于ICF温度诊断的示踪元素Mg、Al等的类氢离子光谱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所得的能级跃迁波长、自发跃迁几率A、受激跃迁几率GB和振子强度是对实验所用光谱数据的补充。此外研究表明,利用△Z=2的不同元素作示踪元素进行温度诊断是合理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