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根据弗莱的原型理论从原型的角度对威廉·戈尔丁的著名小说《蝇王》进行了解读。它以神话为基础,阐述了文学艺术自身的内在类似性,即程式、结构模式和原则,并从整体上探寻文学类型的共性和演变规律。弗莱认为神话是基本的模式,它作为原型消融到了其他的模式之中,而这些模式是一系列移位的神话。蝇王中出现的人物、意象、场景和主题实际上是对神话原型的置换变形。这些原型的的结构关联显示了小说主题的一致性,使小说的价值获得了一种普遍的意义。全文共有四章,前有引言,后有结论:引言部分对作者威廉·戈尔丁及其作品《蝇王》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蝇王》当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向读者说明其研究价值以及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此提出论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其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原型结构来阐述其深层意义。第一章是原型批评理论介绍,它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詹姆斯·弗雷泽的社会人类学理论,卡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论文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为基础,弗莱认为原型可以是人物、意象、仪式、主题等等,而《蝇王》中的人物、意象、仪式、主题实际上是神话原型的置换变形,因此可以用此理论进行分析。第二章是原型人物。三个主要人物是根据希腊神话日神和酒神的故事进行解读的,而另一个主要人物西蒙是根据圣经中基督的原型进行解析的。第三章是原型意象。圣经中的蛇的意象象征了孩子们心中的原罪,它引诱孩子们失去了伊甸乐园;笔者也对文中火的意象进行了解读。第四章是原型仪式,包括狂欢仪式和献祭仪式。孩子们的暴力仪式显示出人类的原始和野蛮特性。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笔者得出的尝试性的结论。神话原型和圣经原型赋予现代的文学作品以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这也是《蝇王》这部作品之所以不朽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