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戈尔丁的《蝇王》的原型解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angru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根据弗莱的原型理论从原型的角度对威廉·戈尔丁的著名小说《蝇王》进行了解读。它以神话为基础,阐述了文学艺术自身的内在类似性,即程式、结构模式和原则,并从整体上探寻文学类型的共性和演变规律。弗莱认为神话是基本的模式,它作为原型消融到了其他的模式之中,而这些模式是一系列移位的神话。蝇王中出现的人物、意象、场景和主题实际上是对神话原型的置换变形。这些原型的的结构关联显示了小说主题的一致性,使小说的价值获得了一种普遍的意义。全文共有四章,前有引言,后有结论:引言部分对作者威廉·戈尔丁及其作品《蝇王》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蝇王》当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向读者说明其研究价值以及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此提出论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其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原型结构来阐述其深层意义。第一章是原型批评理论介绍,它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詹姆斯·弗雷泽的社会人类学理论,卡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论文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为基础,弗莱认为原型可以是人物、意象、仪式、主题等等,而《蝇王》中的人物、意象、仪式、主题实际上是神话原型的置换变形,因此可以用此理论进行分析。第二章是原型人物。三个主要人物是根据希腊神话日神和酒神的故事进行解读的,而另一个主要人物西蒙是根据圣经中基督的原型进行解析的。第三章是原型意象。圣经中的蛇的意象象征了孩子们心中的原罪,它引诱孩子们失去了伊甸乐园;笔者也对文中火的意象进行了解读。第四章是原型仪式,包括狂欢仪式和献祭仪式。孩子们的暴力仪式显示出人类的原始和野蛮特性。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笔者得出的尝试性的结论。神话原型和圣经原型赋予现代的文学作品以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这也是《蝇王》这部作品之所以不朽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仲裁裁决书是仲裁庭按照仲裁规则,在仲裁审理终结后,就案件的程序问题和实体问题做出的确认和评断,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文书。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法律文书的写作也日益规范化和
T.S.艾略特的诗歌《荒原》和《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关于文明沦陷的诗歌。这种沦陷并不是一种实体意义上的沦陷,并不是指高楼大厦的倒塌等具体的影像,而是一
1950年爆发的韩国战争(中国称之为朝鲜战争或抗美援朝战争)给整个朝鲜民族带来了沉痛的打击。战争结束后,韩国社会开始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战时沉寂的韩国文坛也逐渐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