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村问题是一个亘古关注的话题,这对于一个经历数千年演进过程的农业文明国度而言,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虽然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占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可能在缓慢下降,但农村问题依然没有脱离人们的视线,相反,农村问题愈加凸显出重要性与解决的紧迫性。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改革的种种措施不断出台,中国正探索着更适合自身发展的农村金融道路。所以对我国农村金融的研究在此刻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从总体上看,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的文献,无论国内国外,都十分丰富。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专门研究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的文章才逐渐多了起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作用不可替代,这对农业也不例外,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然而,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落后和农村金融产品供给的不足,越来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进而成为农村现代化进程的绊脚石,“三农”问题逐渐演进为“农业、农村、农民、农贷”这一“四农”问题。大凡提起农村问题,不论是大到制度结构、社会变迁以及收入增长,还是小到一桩农村纠纷和熟人借贷,都离不开农户这个基本单位。要讨论和分析农村居民行为、金融制度环境或者金融产品的选择,都必须了解我国农户的性质,这样才有可能进一步分析农户所组成的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包括农村金融安排。从理论史的角度考察,一些经典作家对农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总体上讲,研究农户行为的经典文献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强调小农的理性动机,另一类则坚守小农的生存逻辑。农村居民的非理性化带来了诸多的思考,其中之一就是农村金融安排必须考虑农村居民的生存逻辑,包括农村信贷。考察我国农户,显然不能简单通过理性还是道义来划分,他们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比如对光宗耀祖理想的追求和对家庭面子的维护以及价值观中的儒家思想等等。除此之外,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存逻辑也有一定差异。所有这些也决定了贵州省农村金融必然要根据当地农户特点制定贷款制度,并选择既能满足农户需求又可以产生良性循环的贷款产品。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为8.0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91%,农村消费市场的兴衰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研究农村消费问题,需求启动农村消费的途径,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从金融视野研究农村消费启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的农村问题因依托数千年农业文明连续不间断的演进而具有深邃的历史感,这种历史感不仅仅表现在对土地的依赖上,更显现为对文化传统的延续上。在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随礼是经常被讨论的话题之一,居民们对此事满腹牢骚却又趋之若鹜,礼尚往来带来的经济学意义更不容忽视。我国幅员辽阔,虽然各地风俗颇不相同,但在同一种传统“礼”文化的影响下,礼尚往来现象可以说遍及全国。目前已有大量文献致力于农村金融的研究,但对于礼尚往来这一普遍现象的研究只是局限在社会学方面,对其经济意义的探讨相对匮乏,针对农村消费信贷的研究也停留在宏观层面,没有根据农村居民的实际消费需求提出相关信贷品种。礼尚往来是农村中的普遍现象,长久以来,举办仪式的支出是农村居民生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长期来看,此类资金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些生活消费支出对国民生产总值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向此类消费支出贷款,有利于扩大农村消费并促进经济发展。对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来说,由于礼尚往来的存在,也有还款保证。礼尚往来行为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本文从研究贵州省农村中的礼尚往来出发,详细的介绍了礼尚往来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现实和形式,直指礼尚往来背后的经济意义,提出了农村居民礼尚往来行为的互助性融资本质。融资,从广义上讲,是一种货币资金的筹集行为,农村居民将货币以礼金的方式送给举办仪式的家庭,为其仪式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条件,所以是一种融资行为。之所以称之为互助,是因为这种融资行为没有以任何的利息索取或其它形式的回报为条件,完全是自发的或者出于文化习惯而产生的支付行为,最原始的出发点是互相帮助,因此称之为互助性融资。在确定了农村中的礼尚往来行为的互助性融资性质之后,本文提出了农村互助性融资行为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对其与农村金融的关系进行讨论,认为礼尚往来行为应该作为农村非正式金融的一部分进行研究,以此作为对我国农村非正式金融形式的一种补充。然后在之前的理论基础上,选用了1989年至2008年贵州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和贵州省GDP作为指标来实证分析贵州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运用由恩格尔-格兰杰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协整概念,以及后来被众多计量经济学家发展成为的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贵州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与贵州省GDP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论证扩大贵州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对GDP的影响。之后得出了对于贵州省来说,生产总值的年增长同本期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增加值有关,农村居民在生活上的消费支出对GDP是巨大的推动力量的结论。最后在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贵州省的农村借贷市场目前存在的生产信贷支持农业发展乏力,消费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并提出开展农村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以望有助于贵州省农村信贷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没有按照一般的传统思路,从宏观的角度上泛泛而谈我省的农村金融问题,而是从实际出发以农户这个基本单位入手,详细的分析了农村居民礼尚往来的特性、其背后的经济意义以及其对发展贵州省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启示。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社会学问题,提出了农村居民礼尚往来行为的互助性融资本质,认为礼尚往来行为应该作为农村非正式金融的一部分进行研究,以此作为对我国农村非正式金融形式的一种补充。本文还针对贵州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贵州省农村借贷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我省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