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研究结核性创面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B的表达规律和特点,初步揭示自噬机制在结核性创面迁延不愈和较高复发率的作用,试图证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的异常表达可能是结核性创面愈合的关键机制之一。2.通过研究注射完全弗氏佐剂(freifeld’s complete adjuvant,FCA)是否可以诱发结核性创面组织产生自噬及其对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探究FCA对结核性创面中自噬蛋白表达的影响,试图揭示自噬现象与结核性创面致病机制之关系,为深入研究结核创面的致病机制提供新思路,寻求促进结核性创面愈合的治疗新途径。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的结核性创面组织、慢性创面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Beclin1、LC3B蛋白的表达水平。2.选12只雄性SD大鼠,每只皮下注射FCA 0.2mL致敏,致敏3周后每只皮下注射BCG 0.2mL进行感染(菌液浓度1×10~7个/mL),分别于感染后第8d、15d、32d、43d随机处死三只分别取感染灶和注射FCA处组织,HE染色方法观察局部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局部组织中Beclin1、LC3B蛋白的表达情况。3.选20只雄性SD大鼠,每只皮下注射FCA 0.2mL致敏,致敏1周后每只皮下注射BCG0.2mL进行感染(菌液浓度1×10~7个/mL),感染后将大鼠分为BCG组(5只,空白对照组):BCG感染后未行任何处理;BCG+蕾帕霉素(Rapamycin,RAPA)组(6只,自噬增强对照组):BCG感染后腹腔注射RAPA 3mg/kg隔日一次;BCG+3-甲基腺嘌呤(3-methyl adenine,3MA)组(6只,自噬抑制对照组):BCG感染后腹腔注射3MA 3mg/kg隔日一次;BCG+饥饿组(3只,自噬阳性对照组):BCG感染后感染后饥饿48h使体重骤减随后行正常喂养。于感染第7d全部处死并分别取感染灶和注射FCA处组织,另外对三只未经任何处理的大鼠进行取材作为正常组,HE染色方法观察局部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局部组织中Beclin1、LC3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人结核性创面组织中Beclin1、LC3B蛋白含量与正常皮肤和非结核性慢性创面有差异。大鼠结核性创面组织中肉眼可见注射BCG处形成脓肿,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Beclin1、LC3BmRNA含量在感染第8天、第15天逐渐升高,第32天时达到最高值,第43天降低;Beclin1、LC3B的蛋白表达量以及LC3B/A的比值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感染第8天、第15天逐渐升高(Beclin1、P<0.01,),第32天时降低,第43天时再次升高。2.BCG组Beclin1和LC3B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蕾帕霉素可以降低感染灶中LC3B蛋白的mRNA转录水平,3MA可以提高感染灶中Beclin1 mRNA转录水平;BCG组、BCG+RAPA组和BCG+3MA组LC3B表达量依次降低,BCG+3MA组在Bec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BCG组、BCG+RAPA组。3.注射FCA处未见局部炎性反应,HE染色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随感染时间延长LC3B呈逐渐增高随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第8天、第15天逐渐升高,第32天时达到最高值,第43天降低,Beclin1变化不明显。干预因素可以影响注射完全弗氏佐剂组织中Beclin1、LC3B的表达,BCG组、BCG+RAPA组和BCG+3MA组中均Beclin1表达明显增加,BCG组中LC3B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结核性创面中Beclin1、LC3B蛋白表达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在第32天回落随后再次升高,此波动性变化可能是结核性创面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2.通过干预自噬提高机体对结核菌的清除能力可能成为治疗结核性创面的一种潜在的方法。3.FCA可以作为结核性创面产生自噬的诱导剂,有利于通过增强自噬来发挥抑制结核菌的致病作用,有可能是结核性创面的一种潜在治疗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