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八五年,功能语法学派创始人、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在其《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首次使用“语法隐喻”这一术语,并有专章讨论。本人是在2000年初开始接触该理论的。此前虽然阅读过相关的文章,但知之甚微。这便促使我以语法隐喻作为自己的论文选题。 第一章:语法隐喻理论研究综述 这一章主要介绍韩礼德有关语法隐喻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其他学者对该理论的贡献。韩礼德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大类。但就如何确定语法隐喻中的一致式和隐喻式的问题,韩礼德并未提供可行的判断标准。他只是说:“我们假定任何一个隐喻性的表达方式都有一个或多个‘字面的’——用我们的术语毋宁说是‘一致性’——的表达形式。”他所研究的实际上语法结构与语义之间的体现关系。如果措词表达与事态状况的性质比较一致即为一致式;如果语言表达与事态状况差距较大则为隐喻式。有学者认为,一致式是指一种典型的或无标记的体现形式,在这种表达式中,语言成分的语义功能与现实情况相符,所用语言是白描式的、直截了当的(朱永生,1994);而隐喻式是指语言结构不是直接反映现实,而是表现出一种扭曲关系(赵艳芳,2001)。由于没有提供明确的判断标准,因此受到不少学者的批评。 一九九三以后,在分析科技语篇时韩礼德采用了一对新的术语——雅式(Attic)和土式(Doric)。胡壮麟(2000)认为雅式即隐喻式,土式即一致式。采用雅式和土式的优点是可以回避一致式定义的不确定性。一九九九年,韩礼德认为研究语法隐喻不要采用两分法,即一致式和隐喻式,而应当把隐喻看作一个连续体。也就是说,隐喻可以分为两极——最不具隐喻性和最具隐喻性。 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吸引了很多学者,其中包括Ravelli,Martin,Goatly,Matthiessen,Thompson,以及我国的胡壮麟、朱永生、范文芳和严世清等。Ravelli是最早的追随者,她的观点(见范文芳)与韩礼德较一致。Martin和Matthiessen是韩礼德的合作者,但Hartin提出了“语篇隐语”这一术语。Thompson不仅提出了“语篇隐喻”的观点,而且对名词化的功能作了比较详细 的论述。Goa ti y则与众不同,他将语法隐喻和标记联系起来。 我国学者已不满足于介绍国外理论,而是对某些问题提出质疑。在语法隐喻 这个问题上就是如止匕。比如,胡壮磷(1996)教授认为,语法隐喻早已存在,其 使用的昌盛时期是在中世纪。当时在诗歌、布道、理论或哲学论文中都大量应用。 朱永生和严世清(2000)指出了韩礼德理论中一致式定义不清等问题,并阐述了 语法隐喻理论的贡献。严世清门0m)则认为,研究语法隐喻的同时应当考虑词 汇隐喻,而且它们可以相互补充。他还为韩礼德作了辨护:隐喻性是一个程度问 题,因而寻找判断一致式与隐喻式的标准是没有意义的,对一致式定义的不清晰 也是可以接受的。范文芳(2001)完善了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她不仅提出了 “语篇隐咏这一术语,而且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此外,她还对其他学者的研究 作了评价,在综合别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给语法隐喻下了一个新的定 义。 第二章:概念语法隐喻 本章主要讨论概念语法隐喻产生的途径。根据韩礼德的元功能思想,概念 功能是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世界)的各种经历的表达。与概念语 法隐喻有直接关系的是概念功能中的及物性系统,即及物性系统中的六个过程。 韩札德认为,作为修辞格的传统隐喻研究关注的是一个词的不同意义,即“从 下”看,一个词可以有本义和隐喻义的区别;而语法隐喻探讨的是一个意义的不 同表达方式,即“从上”看,表达方式有一致式和隐喻式之分。在表达一个概念 意义时,我们通常要经过三次选择:(1)选择过程的类型,即从物质、。*理、关 系等六种过程中选择一种;门)选择与某个过程有关的及物系统的功能成分,如 动作者、目标、感知者、现象等;(3)选择能体现这些功能的词类,如名词词组、 动词词组、介词词组、副词词组等。过程类型不同,通常其它成分也发生相应的 变化。因而,过程的转换导致概念语法隐喻的产生。换言之,按照某个过程表达 的意义是一致式,而转换成另一个过程时,这个表达即成为隐喻式。经过过程转 换产生的不同表达式的基本意义是一样的,但有正式程度的差异。 概念隐喻产生的另一种方式是名词化。韩礼德认为,名词化是构成概念隐喻 最有力的手段。它把表示过程的动词和表示性质的形容词转换成名词,这些名词 在小句中起过程和属性的作用,而在名词词组中表示物。也就是说,小句形式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