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翅碱蓬是滨海盐碱湿地的典型植被,研究其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对揭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指导该类型生境的生态系统恢复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永定新河河口湿地土壤C、N、P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同时在对翅碱蓬植物体C、N、P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植物生长与土壤环境的关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第一,选取3个断面共15个样点,分别在植物生长初期、旺盛期和枯落期三个时间段,对翅碱蓬植物各器官和土壤表层(0-5cm)、中层(5-10cm)和下层(10-20cm)进行样品采集,共采集样品243个,并对样品进行实验测定。第二,分析了翅碱蓬不同生长阶段土壤C、N、P含量的垂直分布及变异特征,以及各土壤层C、N、P含量阶段变化特征和累积变化。第三,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翅碱蓬各器官C、N、P含量及阶段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各器官在不同生长阶段C/N、C/P、N/P化学计量比值特征,以及C与C/N、C/P, N与C/N、N/P, P与C/P、N/P的相关性。第四,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翅碱蓬各器官C、N、P与土壤各层C、N、P之间的一一相关性,以及土壤含水量、含盐量、pH值对植物整体C、N、P含量的影响。并根据生长初期翅碱蓬生物量与土壤环境N、P、含水量、含盐量、pH值等资料,应用PCA方法初步探讨了影响翅碱蓬生长的土壤环境限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在翅碱蓬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其土壤C、N、P含量的垂直分布总体表现为由表层向下不断减少的特点,且土壤C、P的垂直变异性较小,而N的垂直变异性较大。各土壤层C含量的阶段变化总体表现为枯落期>生长初期>生长旺盛期,但N和P含量的阶段变化总体表现为生长初期>枯落期>生长旺盛期,各土层C的累积效应较N和P明显。植物各器官的C含量从生长初期到枯落期呈总体增加趋势,与叶中N含量阶段变化一致,而根、茎中N含量在生长初期最高,随后迅速减小,在枯落期再次增加。各器官P的阶段变化差异较大。不同生长阶段植物各器官C与C/N、C/P没有显著相关性,根中N与C/N和P与C/P有显著相关性,而N与P没有显著相关性。茎和叶中的N与C/N、N/P, P与C/P、N/P有显著相关性。翅碱蓬植物C、N、P含量与累积量与土壤C、N、P含量及累积量有相关性,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能量迁移和转化关系。且土壤含盐量、pH和含水量与植物整体C、N、P含量也有相关性。通过相关性与PCA分析,土壤含盐量、P、含水量是影响翅碱蓬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