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patial 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 effect,SNARC effect)是指对1-9数字进行奇偶辨别反应时,与任务无关的数字大小信息会影响反应时,即对于小数,左手反应时快于右手;对于大数,右手反应时快于左手。Dehaene由此提出数字线理论,认为数字从小到大排列在一条虚拟数字线上,是数字表征的空间位置引发了SNARC效应。此后,诸多学者对SNARC效应背后的机制进行探索,其中一些学者认为SNARC效应是由后天语言阅读、书写习惯形成的数字空间表征方向性所致。同时,序列性表征是否足以诱发SNARC效应亦为争论的焦点。本研究突破了以往SNARC效应研究均以序列材料作为实验材料的局限,将SNARC效应的研究拓展至汉语双字词领域,通过五项子研究对汉语双字词与SNARC效应间的深层联系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探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稳健的实验结果。研究一采用改进的SNARC效应空间线索范式对汉语双字词SNARC效应存在性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汉语双字词整体存在SNARC效应,但当独立检视“左字”条件与“右字”条件时,发现“左字”条件下不存在SNARC效应而“右字”条件下存在SNARC效应。基于研究一,研究二的目的在于探明研究一中“左字”不存在SNARC效应是否由实验材料词频过低所致,同时探究学习机制(即词频因素)对汉语双字词SNARC效应的影响。利用高频双字词和低频双字词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二发现汉语双字词可能并不存在经典SNARC效应,而是存在一种新的特殊效应,我们将其命名为“半SNARC效应”,且该效应不受词频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稳健性。研究三利用新颖的词汇学习范式,将双字词的语义性表征和序列性表征进行分离,希望探明研究二中未出现总体SNARC效应(“左字”条件出现“反SNARC效应”,“右字”条件出现SNARC效应,即出现“半SNARC效应”)是否由双字词语义表征的绑定特性造成。研究三的数据结果说明研究二中高频词与低频词均未出现SNARC效应可能是由双字词的语义绑定特性所致。同时,研究结论亦说明双字词的序列性表征足以诱发“半SNARC效应”且语义性表征对“半SNARC效应”的诱发具有阻抑作用。研究四利用反式呈现双字词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半SNARC效应”的诱发机制,结论说明“半SNARC效应”由词汇的字面启动机制诱发,而非源于深层词汇表征机制。研究五利用竖式呈现双字词的方式从影响因素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半SNARC效应”不受词汇呈现方式的影响。总的来说,本文利用已有的经改良的SNARC效应空间线索范式及独创的非词学习范式对汉语双字词与SNARC效应间的多维联系作了全面探究,发现汉语双字词存在稳健的“半SNARC效应”,并且对其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