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客观上要求党和政府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仅要关注民生,更要改善民生、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十七大将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单独提出,十八大再次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邓小平民生思想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实际,是新时期大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珍贵的精神遗产和思想资源。邓小平的民生思想是当时我国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范例,许多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深思,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和科学指南,系统探析邓小平民生思想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其现实指导意义也尤为明显。论文引言部分阐释了民生的概念及其历史来源,在对当代社会建设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论证了当代社会建设以民生为重点的原因。第一部分邓小平民生思想形成的背景中,主要从邓小平民生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及国际背景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二部分论述了当代社会建设视阈下邓小平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改善民生的根本路径、根本动力、根本目标、重要保证、发展战略和判断标准。第三部分邓小平民生思想对当代社会建设的启示”。本部分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探讨邓小平民生思想对当代社会建设的启示,邓小平民生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了理论,为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以人为本奠定了基础,并促进了以人民幸福为宗旨的中国梦的构建;同时,邓小平民生思想也为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导:社会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可行路径,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现实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