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骨膜蛋白(Periostin、PN或OSF-2)在口腔白斑和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监测口腔癌前病变白斑及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提供参考指标。方法第一部分:(1)选择门诊和住院患者,收集40例口腔白斑和45例口腔鳞癌组织的石蜡切片,并以30例口腔正常黏膜作为对照,进行骨膜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从蛋白的水平对骨膜蛋白的表达部位以及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2)收集25例口腔白斑和45例口腔鳞癌新鲜组织,以30例口腔正常黏膜作为对照,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观察骨膜蛋白m RNA水平的表达。第二部分:(1)选择门诊和住院患者,收集25例口腔白斑和45例口腔鳞癌患者血清,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骨膜蛋白的浓度;(2)对口腔鳞癌患者中骨膜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第一部分:(1)骨膜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口腔黏膜、单纯增生白斑、异常增生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组织骨膜蛋白阳性细胞面积指数和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分别为(2.51±1.30/15.41±1.63)、(2.70±1.26/15.66±1.17)、(14.23±0.42/33.13±1.07)、(33.47±1.77/51.29±2.67),口腔正常黏膜组、单纯增生白斑组、异常增生白斑组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骨膜蛋白的阳性细胞面积指数和IOD值逐步升高,除单纯增生白斑组与正常口腔黏膜组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骨膜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2)三组组织中均有骨膜蛋白m RNA的表达,正常口腔黏膜、异常增生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组织骨膜蛋白m RNA分别为0.326074±0.412194、0.751156±0.250896、1.37044±0.500052,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相比,口腔白斑、口腔鳞癌组织中骨膜蛋白m RNA升高,表达水平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3)免疫组化实验方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骨膜蛋白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932>0.81)。第二部分:(1)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得健康人群血清中骨膜蛋白的浓度为20.64±5.3 ng/ml、异常白斑患者血清中骨膜蛋白的浓度为54.23±3.8 ng/ml,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中骨膜蛋白的浓度为81.06±10.1 ng/ml。口腔白斑和鳞癌患者血清中骨膜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5);(2)将鳞癌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与血清中骨膜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鳞癌患者肿瘤的TNM分期、侵袭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影响着血清中骨膜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1.m RNA基因和蛋白水平均证明骨膜蛋白从正常口腔黏膜发展为口腔白斑最后恶变成鳞癌的过程中表达逐渐增强,提示骨膜蛋白参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发生发展。2.通过对免疫组化法与荧光定量PCR法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具有一致性,可以采用免疫组化这种相对简便且低廉的方法对骨膜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初步检测。3.血清中骨膜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作为监测口腔黏膜白斑向口腔鳞状细胞癌发展的参考指标,同时也可为口腔鳞癌侵袭以及预后提供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