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从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长篇小说中一以贯之的记忆点切入,运用记忆理论,分析作品中巧妙的记忆痕迹以及人物的身份困境和隐抑的情感,再研究战后的美英日之间的关系,以战后儿童的视角分析成年人的创伤,并以此挖掘这些表象下深层的战争根源。作家通过将战争这一内在元素巧妙地通过人物的记忆及由此引发的身份困境和情感来表达,体现了作家本人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他对人类的情感以及对战争与记忆的思考。论文总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分为四章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概述国内外对石黑一雄的总体研究现状以及记忆理论的框架。第一章“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主要考察石黑一雄作品中个体记忆的痕迹、集体记忆的遗忘,以及记忆与叙事之间的关系。第一节分析作品中个体记忆的痕迹,以及视觉图像在记忆的痕迹消逝过程中的特殊形式;第二节分析作品中集体记忆的遗忘表现,探析健康的有益的遗忘对于和平的可能性;第三节考察人物在叙事过程中,因记忆的碎片化和选择性,所带来的不可靠叙事与空白,产生的读者移情的效果。第二章“记忆主体的身份困境”,以不同的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人物所代表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来展现记忆主体的身份困境。第一节讲述《上海孤儿》中班克斯为摆脱失衡的童年,所造成的身份困境;第二节分析《别让我走》中三个克隆人只活到青年的他们,通过对共同生活过的黑尔舍姆的相互承认,来突破被否认的集体的身份困境;第三节考察《浮世画家》中处于晚年的小野增二通过对过去“趋乐避苦”的回忆,来缓解在战后面对“大势已去”的尴尬的身份处境。第三章“记忆主体隐抑的情感”,着重分析不同个体和集体的记忆中所隐抑的复杂情感。第一节主要分析石黑一雄在《上海孤儿》中,人物通过含蓄地对往事的怀旧,并作为抵制遗忘的积极的叙事方式寻求过去更美好、更友善的纯真情感;第二节主要探讨在《无可慰藉》中的瑞德与无名城市的居民所共同经历的哀悼与创伤;第三节主要考察《长日将尽》中,通过史蒂文斯的记忆,挖掘他引以为豪的职业尊严,以及对过去的不可挽回的事物的忏悔。第四章“记忆与战争”,系统研究石黑一雄作品中的记忆所呈现的战争元素,以及背后所涉及的更核心的根源问题。第一节分析作品中,美国对于战后英国和日本的显著影响;第二节考察作品中战后儿童对于成年人的代际投射;第三节探析记忆主体的战争责任以及记忆的战争根源。第三部分“结语”。对石黑一雄的作品以记忆为载体,以身份困境和情感隐抑为表现方式,以及战争因素作为记忆根源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