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至2016年,在黑龙江省张广才岭地区采用铗日法等方法调查啮齿动物区系组成、群落格局和群落动态等,采用胃容物分析法和样方法等研究调查啮齿动物的食性及其对林木的危害,并与1959年孙儒泳先生在同区域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多时间尺度下啮齿动物群落格局与动态,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共记录啮齿动物和食虫动物共28种,隶属3目8科17属,其中古北界23种,广布种5种,在动物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为主。啮齿动物种群数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和年间差异。啮齿动物数量随季节变动情况呈单峰型,3、4、11月份捕获率最低,7~8月份捕获率最高;在6年的调查期内尚未表现出年际变化周期性。从单一鼠种来看,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和棕背評(Clethrionomys rufocanus)为优势种群,两种群在年内数量波动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生境的啮齿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存在差异,阔叶林和林间草甸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而林间草甸和针叶林的均匀度较高。不同年份啮齿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波动较平稳,变化不大;不同月份啮齿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变化较大,其中3月份最高,3~10月份呈下降趋势,11月份上升。2、柴河林区不同生境中各种鼠类的分布有所差异,针阔混交林以棕背鼪和大林姬鼠为主,优势种为棕背評;阔叶林以棕背評和大林姬鼠为主,但大林姬鼠多于棕背(?);草甸中鼠的种类分布较多,棕背(?)占比较高。不同生境的丰富度草甸>田地>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不同生境啮齿动物的均匀指数草甸>阔叶林>田地>针阔混交林。与1959年调查结果对比:(1)针阔混交林中啮齿动物捕获率有所下降,物种数量减少,在阔叶林中,啮齿动物捕获率有所上升,但物种数量仍减少,在沼泽地中啮齿动物捕获率棕背(?)和大林姬鼠有所上升,其它有所下降,物种数量增加。针阔混交林的啮齿动物物种更替率最高;Sorenson相似性指数沼泽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Whittaker相似性指数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沼泽地。(2)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的啮齿动物丰富度大幅下降,沼泽地中的啮齿动物丰富度有所提升;针阔混交林中啮齿动物多样性大幅下降,阔叶林中啮齿动物多样性变化不明显,沼泽地中啮齿动物多样性有所上升;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沼泽地的均匀度都出现提升。(3)啮齿动物的生物量都出现了消长,干扰程度较小和中等的样地生物量出现下降,而干扰最强的样地却出现上升。3、本研究调查分析了松鼠(Sciurus vulgfaris)、花鼠(Eutamis sibiricus)、大仓鼠(Cricetulus titon)、棕背(?)、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的食性。大林姬鼠、花鼠和松鼠均取食红松籽等坚果;花鼠、棕背(?)、大林姬鼠对植物茎叶、果实均有利用;大仓鼠和黑线姬鼠以农作物种子为主要食物;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也利用植物种子。食物资源的年际变化、分布、类型和数量等与啮齿动物群落格局动态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4、在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棕背(?)、大林姬鼠、黑线姬鼠和松鼠是危害林木的主要鼠种,针叶树种和人工种植树种是主要受害树种。不同调查地之间受啮齿动物危害的程度有所差异,但危害情况相似。森林鼠害也同啮齿动物群落格局特性存在联系,优势种及其分布与森林鼠害相关,而种群数量季节变化趋势与森林鼠害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