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连戏是指以目连救母故事为主要题材的剧种的统称,形成于宋代,是我国戏曲的“活化石”,距今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今目连戏已流传至全国各地,其中包括专演目连救母故事的独立剧种和存在于其它剧种之中、演唱目连救母故事相关剧目的剧种。祁门目连戏即是我国安徽地区专演目连救母故事的独立剧祁门目连戏主要流行在安徽南部(黄山市)的祁门县,其故事内容源自佛经,宣扬的是佛家的思想;在我国发展传播的过程中,吸收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徽州的地域文化带有浓郁的理学思想,致使流行在徽州的祁门目连戏也深深地带有理学思想的烙印。这样一个集各家思想的传统艺术还与祁门当地的民俗风情相结合,体现着当地的地域文化。祁门目连戏的一些唱段与宗教音乐有着渊源关系,还有一些唱段来源于当地或其他地方的民间小调;剧中的大部分角色来自于宗教的神祗和信徒,但人物的性格和部分剧目却又透着世俗的意味。在过去,祁门目连戏的演出是当地宗教仪式中的一部分,而现在所有的宗教仪式活动都已消失,只留下世俗化的表演。说明祁门目连戏的音乐和剧目内容是集宗教和世俗于一体的,演出形式则是由宗教向世俗化转变。2006年,祁门目连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研究祁门目连戏不仅对祁门目连戏等地方小剧种的推广和保护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又能直观地了解我国祁门的地方文化和宗教文化。研究祁门目连戏不仅对中国的戏曲发展可见一斑,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和发扬也具有理论基础。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主要内容:1.简述对目连戏的产生、体裁的变化、题材的丰富和发展等。2.结合祁门当地的风土,概括祁门目连戏的基本形态。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内容: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祁门目连戏的音乐形态进行分析,对比祁门各班社的概况和剧目,并分析导致各班社形成差异的原因。2.结合所记的谱例,对音乐当中的宗教性和世俗性进行具体分析。3.分析祁门目连戏剧目内容当中的宗教性和世俗性。4对比演出形式等方面的自身变化,论证祁门目连戏己经从一个“娱神”为主的宗教戏曲转变为一个以“娱人”为主要目的的地方戏曲。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内容:1.根据祁门目连戏班社的现状调查,指出并讨论祁门目连戏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2.对其保护与发展做出理性的思考,探求最适合祁门目连戏发展的方式,并提出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