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密切联系对外汉语教材,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从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的角度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将时间词语分为时间词和时间短语两大类。其中时间词主要是时间名词,时间短语包括表时间概念的名词短语、方位短语、介词短语、由指示词“这、那”与时间词语组合而成的短语。本文从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搜集日本和韩国留学生的作文共7377篇,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采取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日韩留学生时间词语的偏误类型和产生偏误的原因,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日本和韩国留学生在使用时间词语表达时间概念时的主要偏误是误代、遗漏、生造、错序和冗余五种类型。其中,误代数量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遗漏、生造、错序和冗余。本文运用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时间词和时间短语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上述五种偏误类型的表现情况,并对偏误进行了纠正。本文通过对日韩留学生时间词语偏误的研究,进一步对日韩留学生汉语时间词语的偏误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将其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母语知识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汉语时间词语的灵活性、特殊性和汉语的经济性,以及留学生认知策略对汉语学习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以及教学所用教材和学生所用工具书对其汉语学习的影响。根据对日本和韩国留学生在汉语时间词语方面的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三项留学生时间词语教学的建议,即尝试运用对比辨析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结构化教学,指导留学生正确使用学习策略,并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词典的编纂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