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的不可调和显得十分突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也就势在必行。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国外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的研究倾向于土地的规划和立法来保证其研究成果的实践工作,而国内关于土地集约利用则多停留在单纯城市土地的利用上,多考虑城市土地经济产出,忽略城市土地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另外,由于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力度似乎不能满足我国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要求,所以导致我国对于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上存在重大分歧,土地集约利用的技术标准体系还未能得以构建。再者,国内关于土地的集约利用研究也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一二线城市或经济园区。针对此情况,笔者选取杨凌示范区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探究杨凌示范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情况,针对该区域的特殊,构建了包括21个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综合赋值,在此基础上得出杨凌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本研究包括七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选题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本研究的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的思路和相关方法;第二章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概念和集约利用评价方法进行总结阐述;第三章针对研究区域相关的经济社会情况,分析杨凌示范区土地利用情况;第四章在分析杨凌示范区在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杨凌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五章是对杨凌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是对杨凌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测算;第七章是研究的结论和展望部分。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1)杨凌示范区土地利用整体上比较协调。三个子系统中,土地利用状况子系统和土地利用效益子系统基本协调,土地利用管理绩效子系统比较协调。在三大子系统中,土地利用状况子系统准则层协调度值最低,土地利用管理绩效子系统准则层协调度值最高,且接近0.8,这说明杨凌示范区主要以产业示范作用为主,土地利用广度和强度都不很明显,以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但在土地利用的管理比较严谨。(2)杨凌示范区的土地利用广度和强度都不很明显。土地的利用效益整体上与土地的集约利用系统比较协调,土地的利用管控方面却表现出与土地集约利用系统有极强的协调性。(3)杨凌示范区生态环境效益协调性最差。造成这种结果的出现,一方面杨凌作为国家唯一一个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国家及区内各级政府对于杨凌示范区的绿化相当重视,对杨凌未来绿化程度寄极大期望,因此在功效函数上限选值时明显高于现状值和下限值;另一方面,杨凌在近几年绿化程度保持缓慢变化,就绿化率而言,变化程度不很明显,明显赶不上区内建设发展的期望要求。(4)杨凌示范区土地创新能力不足,且尚可供应土地面积不足,尚可供应土地年限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