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组合式沉井基础在软土地基中的适用性试验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井的结构为井筒状,是以井内挖土,依靠自身的重力或其他方法克服侧摩阻力与刃脚反力后下沉至设计标高,然后封底成为建筑物的基础,是深基础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沿海地区软土地基广泛存在,其中有大量的淤泥、淤泥质粘土、淤泥夹粉砂等,该类土具有高含水率、抗剪强度低、大孔隙比、地基承载力低等一系列不利于工程的特性。传统大型沉井承载力大且位移小,但是在软土地区下沉会出现突沉、井体倾斜、管涌、土体沉降等复杂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大型沉井的下沉过程现场监测和沉井在不同真空预压处理程度的软土地基中的下沉模型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分体组合式沉井在软土地基中的模型试验研究,探索其工程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首先,以温州市鹿城区七都岛-铁塔公园段跨瓯江电力隧道工程七都岛侧沉井基础为研究对象,对沉井在软土地基中下沉进行现场监测。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计算,得到了沉井在当地软土地基中下沉时的侧摩阻力标准值范围;分析侧壁土压力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预防管涌现象的建议;提出了刃脚阻力的估算方法及沉井下沉对对周边土体沉降的影响范围。其次,通过模型试验来模拟沉井在不同真空预压处理程度的软土地基中的下沉,研究沉井侧摩阻力、侧壁土压力、刃脚阻力等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降低,沉井在软土地基中下沉时的侧摩阻力逐渐增加,当软土含水率降到45%以下时,能有效减少沉井刃脚附近外侧土体向内移动,可以预防沉井在降排水下沉过程中管涌现象的发生;沉井在降排水下沉中不采用吸泥下沉时,刃脚阻力的计算可用刃脚踏面阻力乘以1.3的系数来计算;当软土含水率从60%降到40%时,沉井下沉对周边土体沉降的影响范围增加了25%;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现有理论计算方式对于刃脚踏面的竖向受力计算偏大,对于刃脚斜面的竖向受力计算偏小。最后,为降低大型沉井在软土地基中的下沉难度,同时保持大型沉井基础良好的水平承载性能,提出了一种下沉期间分开下沉、运营期组成同一平台共同承载的分体组合式沉井基础。通过对不同分体组合式沉井在软土地基中的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位移-荷载曲线及侧壁土压力的变化特征,探索分体组合式沉井基础在软土地基中的工程应用。
其他文献
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因其复用能力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但是随着工程上对多点、宽范围、高精度测量的需求日益增
我国以土壤养分下降为代表的土壤退化问题日益严重,土壤质量面临巨大的挑战。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友好型炭基生物材料在退化土壤修复问题中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
快速城市化导致乡土材料与传统建筑受到冲击甚至破坏的同时,直接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地域建筑文化在此矛盾中呈现出乡土材料、乡土建筑和乡土文化的乡土性与地域性面临危机
国土空间的不合理开发,林地、湿地、草地等生态用地被侵占,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国土空间资源,科学划分生态空间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基于生态
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MC-WPT)技术以磁场作为电能传输媒介,实现电能从电源端到负载端的无线传输。相较于传统的供电方式,其具有安
气候变暖和化石能源日益枯竭促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当前硅基太阳能电池占据光伏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级硅因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具有大规模应用的潜力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城市对建设用地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愈加重视。在当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同时,农户们却仍然
水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水轮机作为将水能转化为电能的机械,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水电站对水能资源的利用率,而水轮机的运行稳定性也直接
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Magnetic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MC-WPT)技术是一种以高频电磁场为传输介质,由发射端将能量传输到接收端的电能传输方式,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特殊
抽水蓄能机组作为大规模储能转化设备,在电网担任填谷消峰、调频调峰等作用。随着能源结构调整,电网中的太阳能、风能、核能的占有比例快速增加,为了促进清洁能源的消纳,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