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安全问题作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反映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一个地区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会对当地的生态安全状况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由此出发,通过收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历史图件和各级政府统计数据,并运用ERDAS、MAPINFO、ARCINFO等遥感、GIS软件以及SPSS、EXCEL等数值分析软件,对相关研究区域有关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状况以及这种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1.西宁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 应用ERDAS、MAPINFO、ARCINFO等遥感、GIS软件,将研究区1987年、1996年和2002年的3景卫星影像数据在与野外实测资料相互对比的情况下进行分类。据此建立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转移矩阵,并得出研究区近15年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总体趋势:1) 有林地、耕地、城镇村庄面积在增加,灌草地、草地和裸地面积在减少;2) 有林地面积随着南北山项目的进行不断在增加,但绝对面积还很小,分布也很零散,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3) 灌草地、草地面积不断萎缩,这一方面是由于南北山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许多原本为灌草地、草地覆盖的土地,另方面也折射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耕地的增加;4) 裸地面积虽然在总量上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但是从其空间分布的变化可以看出在很多地方是由于人为不合理地生产经营活动使得原本不应裸露的土地变为裸地,随着南北山项目的进一步实施,这种现象更应为人所重视。 2.扎鲁特旗生态安全状况的综合评价研究 首先,根据研究区的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在土壤养分数据、水系分布状况图以及相关资料的支持下,对研究区的原始自然景观进行了还原,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研究区生态系统的退化演替方向。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正处于退化过程中。 其次,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克里格法差值出研究区内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并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将研究区分为高、中、低三种肥力类型区。其中有机质含量在3.5%以上的属于高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