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小说文本与影视剧文本的比较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hx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性叙事与反线性叙事之争是二十世纪西方诗学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这种论争在小说文本与影视剧文本中却有着迥然相异的表现形态、利益诉求与价值立场。 争论的结果已经明了:线性叙事在小说创作与小说批评中衰落了,而反线性叙事则成为上述领域的霸权话语。作为经典叙事的基本形式,线性叙事由此变成了文学批评话语中的一个贬义词,其基本价值遭到忽略与贬低。而在二十世纪另一类重要的叙事文本——影视剧文本——中,线性叙事作为主流的叙事模式,支撑了庞大的叙事产业,其恒久价值依然被肯定,这与线性叙事在小说文本中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现象反过来促使我们重新评估线性叙事的价值。在反线性叙事思潮对我国的小说创作与影视创作都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的情况下,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显得尤为必要。 重新评估线性叙事价值的前提必须要理清其衰落的复杂原因。本文首先探讨了导致线性叙事衰落的四大原因:(1)与现代人时空经验的变化有关。现代文化在总体上发生了从追求质到追求量,从深度走向平面,从时间诉求转向空间诉求的重大转型。在一个人们普遍相信上帝死了、历史断裂的时代,反线性叙事迎合了某种反抗历史的宣泄式的心理需求,而以时间性特征为主的情节、故事等元素在现代小说文本与现代文学批评中则备受冷遇。(2)与西方艺术真实观上的误区有关。二十世纪的西方艺术观追求所谓的“绝对真实”、“心理真实”,经典现实主义文本中清楚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完整、连贯性的情节结构,具有因果性的事件,复现现实世界的动机等都遭受了彻底的怀疑与批判,致使线性叙事的合法性产生动摇。(3)从文本内部的角度来看,小说文本与影视剧文本中非线性叙事因子的大量增加在客观上加速了线性叙事的衰落,尽管非线性叙事与反线性叙事在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4)反线性话语有效地巩固了批评家的职业地位,加强了批评家对于讲述故事的话语权,受到批评家的欢迎。鉴于此,批评家不惜与习惯上偏爱线性叙事的受众决裂,而将线性叙事打入另册。 尽管如此,线性叙事并没有消失。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越来越成为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双重需求。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论证:(1)中国当代小说历经了从“叙述的冒险”到“冒险的叙述”的曲折演变,宣告了“先锋叙事”的终结,验证了线性叙事的回归。(2)百年电影史上“故事电影”的主流地位有力地续写了线性叙事在人类叙事艺术史上的辉煌。以现代主义的“反情节”、“反故事”、“反因果性”为主要特征的“艺术电影”并没有取得大众的普遍认同,而且正在世界范围内急剧萎缩。中国电影产业作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清理反线性叙事的负面影响。(3)在电视剧文本中,几乎没有反线性叙事的市场,甚至连线性叙事与反线性叙事之间的论争都不存在,更有力地证明了线性叙事的恒久价值。故事化诉求在其他电视节目中的泛化趋势表明了受众对于线性叙事模式的高度认同。(4)从接受心理的角度看,线性叙事满足了受众的双重需求:一是对“复现”的需求,二是对“秩序感”的需求。这正是线性叙事的内在价值所在。线性叙事是经典叙事的基本模式,也是千百年来的基本史实,具有恒久的艺术价值。它不会因二十世纪反线性叙事的猛烈攻势而消失;相反,在历史翻开二十一世纪这新的一页时,线性叙事正在以各种形式回归。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正在成为批评的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关于“人性”和“神性”意识问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思想家都较为关注,已有一定的相关论述,从古至今对此问题的各种观点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对“人性”和“神性”冲突
琅琊王氏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为著名的“书法世家”。其家族的书法艺术兴起于汉魏,成长于六朝,而成熟于东晋,以其灿烂辉煌的惊世成就强烈地影响着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