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中学生虚拟学习社区受众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四中网校”为个案,通过实地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解读虚拟学习社区的受众行为。本研究试图从媒介环境学、文化学和心理学三个方面,采用交叉学科的理论视角来综合分析中学生在虚拟学习社区的行为,从而丰富已有的网络传播理论,为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概述虚拟学习社区受众行为。中学生虚拟学习社区受众行为不仅包括社区人与人的互动,还包括受众与社区学习资源、计算机软件等的互动,采取广义的互动观。从参与层次看,受众积极参与社区互动交流,只有22%的受众是“潜水者”。从参与水平看,多数学员每天或两天登陆社区学习一次,在社区的学习时间一般控制在1小时左右。
第二章从媒介环境学视角解读受众行为。教育媒介由口语、印刷媒介发展到网络互动媒介,虚拟学习社区的新技术产生了新的学习行为,学习成为一种个性化活动,一种对话的实践,学员在互动交流中构建新知识。
第三章从文化学视角解读受众行为。首先个体的文化素质与受众行为息息相关;其次,当社区规范、内容和个性与学习高相关度时,受众参与率高;最后,社会文化大环境支持和认可网络互动学习,成就了常态化的网络学习行为。
第四章从心理学视角解读受众行为。受众参与社区学习以外在动机为主,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学员清晰地感知社区的学习性,内在化程度高,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但情感交流较弱,对社区的归属感有待加强。
通过研究发现,中学生参与虚拟社区学习是媒介技术、文化条件和个体需求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受众行为来自于动机需求,同时需要自身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行为真正展开,受到媒介接触可能性和社区文化的影响,而受众参与虚拟学习社区互动学习的动机是在新媒介和文化大环境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
构建中学生虚拟学习社区,首先应加强高效互动基础设施建设,为受众提供“易用性”平台。其次,应加强文化建设,营造适合中学生学习的社区文化。最后,应考虑受众需求,体现与学习的强相关性,同时也应考虑学员的内在动机。
随着互联网学生用户数量的增加,为学生提供量身打造的网络平台势在必行,一方面需要为学生在失衡的网络空间找寻平衡,另一方面也需要关注愈演愈烈的知沟对当代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