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山冲蚀变岩型金矿位于贵州东南部的天柱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江南古陆西缘,华南褶皱带锦屏—榕江构造变形区北部。 矿区内主要出露元古界下江群清水江组地层,该组地层第二段是矿体的主要赋矿层位。区内北东东向断裂发育,其中长度大于900m的断裂有五条,另外也可见北西向、北东向数条小规模断裂,区内北东向节理发育。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采揭露的地质现象,将该矿区蚀变岩型矿床产出的矿体划分为三种类型:即石英大脉型矿体、网脉型矿体、破碎蚀岩型矿体。其中石英大脉型矿体是指层间剥离空间或岩层较大节理中的大型石英脉矿体,其矿体规模、产状严格受层间剥离空间及层内节理规模、形态的控制,脉体宽度一般约20cm左右;网脉型矿体主要是指产于破碎带中的,由一些细小网状石英脉所组成的矿体,其围岩主要为浅变质的砂质板岩、厚层状变余凝灰岩等节理易发育的脆性岩石;破碎蚀变岩型矿体是指产于剪切破碎带中由石英团块、蚀变围岩角砾和断层泥组成的复杂矿体。石英大脉和网脉状矿体的含金性较蚀变岩型矿体差得多。 金在矿石中主要以含银自然金的形式存在,其次为自然金、银金矿。通过对含金样品的面扫描分析以及重砂矿的物相分析可知存在晶格金的可能性很小。金矿物的粒度一般小于30μm,其形态多为麦粒状、角砾状和不规则状。这些金矿物多包裹于黄铁矿、毒砂或脉石矿物中,或嵌布于黄铁矿、毒砂的晶体裂隙或晶隙间。 石英中包裹体多为气液两相型。形态以扁圆形和不规则状为主,以小于10μm居多,气液比大多集中在0~15%范围内。也可见纯液相包裹体,但数量较气液包裹体小得多。根据包裹体测温显示矿床成矿范围是200~235℃,由此判断主山冲蚀变岩型金矿床属中温—亚中温热液型金矿。 稀土矿物是本次工作的意外发现。稀土矿物以独居石为主,另可见少量磷钇矿。扫描电镜下观察可知这些稀土矿物多呈细粒状零星地、不均匀地分布于矿石中。 蚀变矿石、石英脉体的稀土配分模式与远矿围岩及区域内辉绿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对比结果说明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均来源于深部,这一结论于部分学者的包裹体成分及同位素示踪结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