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竹纸文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712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夹江被誉为“中国书画之乡”,手工造纸业作为当地的特色和支柱产业,在夹江的经济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在全国乃至世界纸业文化以及研究中,夹江手工造纸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2006年,夹江手工竹纸制作工艺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类(遗产编号:421Ⅷ-71竹纸制作技艺),这是国家和学界对于夹江手工竹纸工艺的充分肯定,在证明了夹江手工竹纸工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说明了其具有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四个视角对夹江手工竹纸文化进行了研究。历史视角,夹江手工竹纸工艺历史传承悠久。关于夹江的传统手工造纸的起源具体年代,学界更多认可为唐代,经过两宋的发展,夹江传统手工造纸业在清代已发展到鼎盛,清康熙年间,夹江竹纸被御点为“贡纸”和“文闱卷纸”,那时的夹江纸已是全国闻名。技术视角,夹江的造纸工艺经过唐代以来千余年的发展和变革,从制作方法上可以分为传统手工竹纸,现代手工书画纸和机械书画纸三个种类,这三个种类的竹纸在原料加工和纸张生产等方面中亦有着不同特点。夹江传统竹纸工艺在其步骤命名方面有浓厚的四川色彩。在夹江造纸工艺中,“大千书画纸”工艺是极为重要的分支,其为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于1939至1940年间亲自在夹江研制,“大千书画纸”对夹江传统造纸工艺进行改良,有着继承和创新,发展和突破,工艺先进,特别适合于书画创作,颇受书画家们赞赏。文化视角,夹江竹纸文化内涵丰富。夹江作为“蜀纸之乡”,古往今来,依托着古法造纸,产生出许多与纸相关的“纸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以多个民间活动,纸农个体或整个夹江造纸业为整体被具象地体现出来,这些民间竹纸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以及自身特点,其产生与当地的竹纸生产有紧密关联。保护与传承视角,夹江手工竹纸工艺虽然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并展开了保护工作,但是其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针对夹江手工竹纸工艺的现状,我们应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提出建议。本文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对夹江竹纸进行研究,希望其内容能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相关文化、社会生态研究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科技产业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活动效率的主要动力之一。这也是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科技兴农”战略下的必然选择。由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机械的普及程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种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 SWB)就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生活质
欧科集团是一家致力于测绘仪器设备销售、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开发,提供行业GIS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与双软认证企业。在国家鼓励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大背景下,地理信息产业迎来黄金
竹取物(Extract of Bamboo Leaves, EOB)是指运用中药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从竹子不同部位获得的具有多重生理和药理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也称竹子化学素)的总称。其中,竹青
本文从本源上梳理“情”与“理”的多重意义,以汤显祖的情理观为主线及焦点,并对比明代中、晚期主要戏曲评论家的情理观,谨慎厘清所谓“情”与“理”的真实所指及其底蕴。本
PTA装置干燥机接触高浓度醋酸、溴离子、对苯二甲酸、凝结水等腐蚀性介质,在高温、高酸环境下运行,设备的使用条件极为苛刻。目前,对于含氯离子酸性环境下不锈钢的腐蚀,国内外学
介绍了液压阀故障或失效特点,结合维修实践论述了几种简单可行的修复方法.
胜利露天煤矿地面半移动式破碎站已投用4a,采煤运距从最初的2km增至2013年的3.5km,并以每年180m递增。根据该矿煤层赋存条件,结合未来年度采剥工程推进,对现有的地面半固定式破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乳制品业稳步发展,已成为食品制造业中的第三大产业。1979-2011年,乳制品产量实现了年均21%的增长速度。然而快速增长的同时,乳制品业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为了让新进员工了解企业文化、工作要求和操作规范等制定的岗前培训过程,是企业与员工入职后第一次互动。本文探讨了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意义、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