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研究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检测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不同浸润深度及不同性别患者中,外周血淋巴细胞上BAFF表达水平的的差异,以探讨揭示BAFF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发掘BAFF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标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样本。2.CELLQuest软件分析获取CD19+B细胞,检测BAFF的阳性表达率。3.采用ANOVA分析,以SAS9.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3.1比较胃癌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的表达水平情况。3.2比较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的表达阳性率变化。3.3比较分析胃癌患者不同病理分期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的表达水平间的差异。3.4比较分析胃癌患者伴有及无淋巴结转移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的表达水平间的差异。3.5比较分析胃癌患者中,不同肿瘤浸润深度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的表达水平间的差异。3.6比较分析不同性别胃癌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的表达水平间的差异。3.7比较分析胃癌患者中,不同肿瘤大小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的表达水平间的差异。结果1.胃癌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比较,胃癌组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术前组与术后组比较,术前组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阳性表达率低于术后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3.胃癌组不同病理分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AFF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低分化组表达率最高(1.69±0.78%),其次为中分化组(0.96±0.10%),高分化组最低(0.45±0.21%),各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4.胃癌患者中,伴有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外周血CD19+B细胞上BAFF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癌患者中,浸润至肌层组与浸润至浆膜组间外周血淋巴细胞BAFF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AFF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胃癌患者中,肿瘤直径≤5cm与>5c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BAFF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与BAFF表达密切相关;胃癌临床诊断指标与BAFF关系不密切。BAFF信号的改变会影响体液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提示以特异性抗体或其相关受体来人为地改变BAFF信号也许会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新方法。